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资讯频道> 企业资讯> 正文

直击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 现场实录

从一个曾经的IT行情编辑,到今天平媒科技板块记者,笔者与IT有着不解之缘,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3Q大战双方,又将在法庭上唇枪舌剑,有幸能够在庭审现场一睹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的风采,所以特别兴奋,早早就与同事来到了现场。

庭审开始前的场景定格

与庭审第一日有所不同,抑或是北京降温了,法庭内外似乎没有之前的热度,人来的不多,法官宣布开庭时,我数了一下,全场84个座位大概只坐了不到1/5。作为庭审主角,双方律师到场时状态各异。腾讯一方的律师来的较早,但是四位律师似乎心里有事,显得焦躁不安,其中两位一直在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着什么问题。大概据开庭还有几分钟,360的两位律师进入了法庭,这两人竟然朝对面的腾讯律师挥手致意,看得出来双方也是非常熟悉的。

庭审开始,激辩由各自打比方开始

上午9时,担任此次庭审的审判长敲响法槌,宣布庭审开始。庭审的过程果然和本人预想的一样,剑拔弩张。腾讯的律师一上来就咄咄逼人,似乎找到了很多反驳原告上述观点的论据,双方你来我往,畅快激辩。实话说,讲的很多,由于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经济学理论,以及竞争法的相关内容,不太容易理解,但印象深刻的观点和双方的辩论。辩论主要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如何对相关市场进行界定?腾讯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腾讯是否滥用了其市场支配地位?在我看来,第二点和第三点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如果无法证明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那是否滥用,也就无从谈起。

法庭认为论证是否存在垄断行为,首先需要解决相关市场如何界定?作为一个局外人,实在搞不懂一个挺容易理解的问题,为何要掰持这么久,一审二审都在纠结于此。可能这就是法律的判断,一定要严谨要滴水不漏。原、被告也就是奇虎和腾讯,双方的论述也很简单直接:奇虎主张即时通讯与邮箱、短信等服务是不同的,不能算作是相关市场。但由于关乎是否存在市场支配地位,腾讯主张完全相反,认为这是一个相关市场。

腾讯方专家证人姜奇平举了个例子,说比如从东直门到西直门,可以走路、骑自行车、坐地铁;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坐货车(姜特意解释说,货车不光能拉货、也可以运人)、坐飞机、坐火车。他得出结论:只要能到达目的地,这些交通工具就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为什么打这个比方呢?因为腾讯如果要想证明自己不垄断,就必然要讲,QQ尽管有8亿用户,但QQ和邮箱、微博、短信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在即时通讯市场,QQ不是一家独大,网易邮箱、新浪微博、运营商短信等等都可以即时聊天,邮箱如果两个人来回来去连续发邮件,同样有聊天的效果。微博、短信亦可达到即时交流的目的。所以,怎么能说QQ垄断了即时通讯领域呢?

360的律师回应非常干脆,他也打了个比方:说如果满足一个相同的功能就认定为是同一市场,那么腾讯方面怎么看汽车上的导航和手机上的导航,一样的功能,汽车和手机难道是同一个市场吗?腾讯律师在360方面几次提出这样的问题时,选择了回避。

可能是感觉有些气场不足,随即腾讯律师又抛出一个逻辑,他们认为即时通讯产品、安全产品、移动产品,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一个平台,都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存在的。笔者当时就在想,这个说法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这么说的通,那这世界上的所有软件产品都是一个市场,那就不存在什么垄断,美国针对微软的反垄断处罚,岂不会成了“吃大户”?

腾讯律师玩命填“分母”,但自相矛盾的说法引法官发问

相关市场如何界定被认为是难点,地域市场如何界定的同样是难点。在现场,旁听的人都能体会到腾讯律师辩解的艰难。360律师抛出一个问题,腾讯QQ在国内市场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外却表现乏力,按照腾讯方面的逻辑,同一市场内,没有技术壁垒、没有运输成本,相关的用户体验、用户感知都应该是一样的,那么腾讯的QQ产品为何内外有别,在不同地域设计不同的版本呢?全球市场,如果都是一样的,腾讯应该获得一样的巨大份额才对,为什么QQ在2010年在国外的市场占有率1%都不到?这个问题被抛出时,笔者分明听到现场的旁听观众有些人会心的笑了,这种笑可以看做是一种认同。

腾讯律师显得有些为难,回应称,腾讯QQ还不够好,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海外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同。据360方面的现场举证,腾讯针对若干海外市场,都发布了针对相应市场的QQ版本,以适应QQ的全球化推广。国内是高达近9成的用户使用率,却是无人问津,再逻辑不清的人,也无法认同这是同一个相关市场。由于问题相当尖锐,腾讯的代理律师显然有些无措,审判长甚至直接向腾讯律师提问,腾讯QQ在海外有什么优势,腾讯的律师回应称产品不成熟,还在改进,这与其全球化市场的说法公然违背…..引得在场听众再度哄笑。

反垄断第一案上演“关公战秦琼”令人咋舌

关公战秦琼,本来是场穿越剧,没成想在反垄断第一案的庭审现场,却被当做一方的主张抛出来,让笔者大跌眼镜,瞠目结舌。

360律师:2010年腾讯做出的二选一,对用户以及360造成巨大的损害,有大量用户卸载,如何挽回当时造成的损失?

腾讯专家证人:当时并没有裁判员。

现场旁听:#%¥#……%¥&¥……%&这个解释好给力,互联网一哥霸气十足…..

然而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腾讯律师:腾讯QQ没有强大到垄断的地位,并且,我们也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微信类的移动即时通讯对QQ产生了强大的替代和竞争。

笔者觉得,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现在看起来确实微信类产品带来了竞争,但是这是3年前的3Q大战官司好吗?3年前,还没有微信,腾讯要么是神算,要么就是穿越了。

360律师显然是被这样的回答雷到了,只得再度举例说明,比如唱片和CD、,能否把它们以经济学的观点放在一起称为竞争?。这个是要有时间约束力的。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当年的状况是错误的。微信无法作为QQ的竞争替代品,因为2010年QQ热闹的时候微信产品还没有推出。

挖坑设计洋专家,屡屡失败险些恼羞成怒

要说庭审,双方观点围绕着几个核心内容,给人感觉还不算偏颇。但是腾讯代理人一直纠缠在360方面邀请的英国专家身份上,不知是不是因为对国外专家的证言比较敏感,一定要除之才能心安。腾讯方先是质疑洋专家的学历问题,认为他没有资格作证。David回应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研究生的学位,是个非常难以拿下的学位,而学费又非常的高,他只能通过勤工俭学,在职读完。腾讯方面一直向法庭质疑David的英国公平贸易局官员的身份,主审法官说,这个已经不是问题,一审法院收到了英国公平贸易局的确认信函,David的身份没有问题。

此外,庭审现场的听众,如果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腾讯的律师喜欢断章取义,其做法各位如果看过TVB的法庭戏,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就是试图让法庭认为当前的证人不可信。具体是把一些David在一审作证时说过的话,举过的证,仅仅是说了前半句,隐去后半句,结果就很戏剧性,跟原意截然相反。例如抛出一个概念,问洋专家,你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你只要回答是或不是。洋专家只得回应称,是的,我说过。然后洋专家马上补充被忽略的后半句,而腾讯的专家马上试图打断他的继续发言。刚开始还没感觉出来,慢慢的发现David似乎识破了这种伎俩,回应有理有据,让腾讯律师无法抓住破绽误导法庭。渐渐的腾讯的律师看这条路行不通也有些气馁,甚至是恼羞成怒。态度更是急转直下,由最初的兴奋异常积极发问,逐渐变为萎靡不振,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被审判长以及原告证人多次提示请大声点表述清楚。

表现迥异,腾讯律师高开低走,360体现专业

腾讯的代理律师黄伟,到庭审最后似乎疲态尽显,有崩溃的迹象。腾讯的代理人杨奇虎,开庭最紧张的就是他,抛出的问题漏洞太多,屡屡被反制,真如坊间传闻一样?是奇虎派“奇虎”来卧底的吗?

腾讯的专家证人,吴韬,重现了徐庶进曹营的历史章节,两天就回答了一个问题,笔者有幸听到了( 需求替代与SSNIP方法的关系?)腾讯另一位专家证人姜奇平的逻辑和现场举出的例子,让人感觉这不是经济方面的诉讼,有些东西实在搞不懂,难怪他说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360方面最出彩的当属英国洋专家David绅士,专业、准确、诙谐、犀利、随机应变能力超强庭审经验丰富,成功识破了腾讯律师设计的连环陷阱,出色的表现让在场的人士印象深刻。

写在最后

有很多声音认为,最高法可能维持原判,而我在现场通过庭审,感觉法官思路清晰,会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的评判。

另外,我感到互联网需要创新、发展,需要竞争不论这个案子判决结果如何,应该支持反垄断,。今天双方庭审的表现,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一方在试图告诉民众,它是不好的,它不安全,所以它的主张是错误的,反复在把问题复杂话。而另一方则在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力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两者不同的态度,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