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高院对百度诉奇虎360标注其搜索结果中的恶意网址案(业内简称“插标案”)作出二审判决,其结果显示北京高院裁定360作为安全软件提示并标注百度搜索结果页中的恶意网址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
北京高院也同时认定,“百度搜索结果中确实存在欺诈信息”;“为了保护网民利益,应当允许和鼓励安全软件以某种手段识别损害网络用户利益的信息并以适当方式警示网民”,不过,“奇虎公司在搜索结果网页上插标虽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奇虎公司没有证明该行为的必要性”,所以“搜索服务提供者可以在自己搜索结果页插标,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在搜索服务结果网页插标。”
尽管百度存在虚假医疗广告,用百度律师的话说,3.8%网站存在恶意,但这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诈骗来说,简直就是冰山一角,不值得一提。早在2008年,CCTV新闻30分将大棒挥向百度:两次播出了百度竞价排名积弊的新闻,指出由于虚假信息借网传播,曝光了有内部员工帮助造假的内幕云云。
随后,百度做出了表态,称有部分网站利用竞价排名服务推广其网站上的虚假医药信息,是该公司对销售运营体系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就此向用户与客户表示歉意。百度还指出,已对遭央视曝光的竞价排名结果存在问题的信息进行下线处理。
尽管道歉了,CCTV丝毫奈何不了百度。竞价排名照做不误,至于信息真假,没有人敢找百度麻烦。
最近,中国互联网协会和12321网络不良和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刚刚联合发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的网民曾经遭遇过权益被侵害的情况。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和聊天工具是网民遭遇欺诈从而权益受损的热点领域。其中网络欺诈行为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的侵害网民权益的行为,45%的网民受骗金额超过了100元,网民在互联网上每年遭遇欺诈的损失合计在200亿元以上。
7月下旬,公安部部署开展代号“云端行动”的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全国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三次集中破案行动,共打掉犯罪团伙400多个,关停违法网站、网店140多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缴获假冒的“易瑞沙”、“拜糖平”、“心脑康”、“保婴丹”、“柴胡口服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品3亿余粒(片、支),扣押造假原料9吨多,涉案价值22亿余元。“云端行动”的整治过程发现,百度搜索仍然是这些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组织最主要的推广手段和平台。
百度认为,当网民通过网络进行医药信息搜索时,通常会遇到三难题:面对繁多的药品名称,难以区分是否经过药部门审批;药品网站众多,难以区分哪一家才是符合资质的正规售药网站;面对海量的涉药信息(假药举报、网上药店等),网民也深感搜索结果真伪难辨。目前的状况是百度在商业利益和网民利益间权衡的结果,要让百度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勉为其难。
360对百度搜索结果中的虚假网址进行标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网民进行辨识虚假信息,但同时也破坏了百度的商业模式,造成百度商业利益的损失,这是百度所不能容忍的。
其实搜索结果中虚假网址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百度的一种策略: 1、百度一般不会盲目将虚假信息广告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是诱敌深入,实现瓮中捉鳖、一网打尽。部分网民或许有些损失,譬如说上面提到的假以假药的22亿元,可以算作为打击虚假医疗信息牺牲,值得! 2、一般来说,企业社会责任,邀功请赏,都需要一长串数据报表说话,只有不断地出现虚假信息,才能有源源不断数据上报,就好比公安机关,如果社会上没有贼,岂不是早就失业了?于是,在这个产业链上,官方和百度均有话可说,官方查到虚假药品、庸医、非法行医,百度公布“杀敌”数量,可谓与政府监管配合默契。最近,公安部打击网络假药犯罪抓获1300人,案值22余亿元。试想,如果百度搜索将这些链接标注了,网民不上当了,这22亿元、千余人,到哪里去找呀?
3、而类似360“插标”的做法,为了一小撮低端人群,兴师动众,不值得,起码公司要抽调大量技术、数据部门,监控、分析,万一将竞价排名的企业(客户)标注上了或标错了,不仅要遭到投诉,有可能会丢失客户,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往往不能让一个企业公司利润最大化,百度肯定不会去干。
最后,笔者要说,网络诈骗现象常有,虚假医疗广告常有,而搜索能挣钱网站不常有。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趁着互联网泡沫还没有到来之前,能赚多少赚多少。做搜索当学百度,做官当拜李彦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