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网络上经常见到一些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在非本医院“被出诊”。从3月1日起,钟南山、凌锋等五位知名医学专家在网上联合发起微签名“名医被出诊”活动,号召医生、患者上传身边疑似“名医被出诊”的信息。与此同时,关于网络搜索助纣为虐的讨论也被广泛关注,有证据显示,以百度竞价排名推广为代表的搜索推广,正在成为不法分子虚假医疗推广的核心阵地。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科带头人郭应禄曝光“被出诊”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记者在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后发现,中国男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郭应禄院士的照片出现在很多民营男科医院的网站首页。据了解,有一次他接到进修生从外地打的电话,问他是不是要到那个地方义诊,还说当地报纸上已经刊登了,可郭院士自己完全不知此事。那个进修生专门跑到报纸上写的医院去看“义诊”现场,现场有个穿白大褂的人冒充郭院士。
“政府对这类违法违规事件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但收益巨大,因此,总有人铤而走险采用违法手段欺骗患者。”同样因百度百科被出诊的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尹佳坦言,患者求医心切,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被骗子利用。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凌锋认为,政府对于这类违法机构的惩罚力度太小。通常的情况是,一旦某不良机构被举报,他们会先删除虚假信息避避风头,等风头一过,再通过竞价排名卷土重来。
据了解,目前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规中,均未对“名医被出诊”现象进行界定。即便是以这两部法规为依据做出最高额度的处罚,也仅罚款1万元,对医疗机构的惩罚力度比较有限。而且对于网络虚假医疗信息的监管和执法,常涉及多部门的协调,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虚假医疗信息泛滥,伤害医生和患者的同时,对当下的医疗环境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医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量民营医院涌现,可患者分不清哪些是正规医疗机构,哪些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医改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虚假信息的泛滥,让患者分不清医生到底是真的多点执业,还是“被出诊”。如果不对“被出诊”现象出重拳,甚至会影响医改政策的推进。
3月1日开始,钟南山院士、凌锋、尹佳、庄一强和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联合发起微签名“名医被出诊”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签名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上传身边疑似“名医被出诊”的信息,也可澄清证实医生出诊的真实信息,多方监督,还原真相。此外,倡议书还建议医生通过网络搜索一下自己的名字,看看是否曾“被出诊”。
庄一强认为,这一问题靠医生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首先要靠民营医院的行业自律,靠卫生行政部门的加强监管。同时,还应利用新媒体发动公众,创造一个大家举报、辨别,医生来核实、澄清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