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天津区域> 河东> 正文

河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

现将河东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河东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2021年1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上

河东区代区长 周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的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河东区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6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7%,结构明显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河东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高标准实施“五大对接工程”,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国电投、中航建、中建六局、中铁物资等一批央企国企二级总部成功落地。中海、中储、中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资总量近300亿元。完成金贸产业园区城市设计阶段性方案,中能建自主创新产业园基本建成。园区配套路网不断完善,整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

“金贸河东”取得新进展。 渤海银行总行迁入我区,实现持牌法人金融机构零的突破,并成功在香港上市,全区各类银行品牌28个,存贷款余额2700亿元。商务商贸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以7座商业综合体、8家大型超市为核心的中心城区东部新商圈。夜间经济活力绽放,“老门口”夜市列入全市重点示范街区,棉三、嘉里汇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累计打造亿元楼宇24座,盘活率和使用率居中心城区首位,海河东岸新经济新业态聚集初步显现。新兴产业加快壮大。 引入易众包、深圳红海人力、上海杏泽、易居网等9个平台类项目落户,互联网平台经济形成新支撑。香港影谱互动、快仓智能科技等一批信创企业签约落地,信创产业优势初步显现。总部经济加快聚集,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到29家。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入库56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超过100亿元。16家科技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4家科技企业完成OTC挂牌。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雏鹰企业96家、瞪羚企业8家,天津市医药集团研究院成为中心城区首家大型医药研究总部。人才支撑效果凸显。 累计建成6家科技园区、1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海河英才”落户8436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6.07万人。

(三)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深化。 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稳步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强化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脱贫攻坚成果丰硕。 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6亿元,累计完成消费扶贫1.45亿元,助力甘肃省迭部县、宁县实现脱贫摘帽。深化与长春市二道区对口合作,促进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70微克/立方米降至目前的48.6微克/立方米, 2020年达标天数市内六区排名第一,优良天数超过251天,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河道断面水质持续好转,连续三年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标准。已用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面贯彻实施“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惠企21条”等一系列政策。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以内,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办理率达到83%。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面梳理区属国有企业产权股权,依据功能定位打造三家平台公司。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12亿美元,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达1700亿元,进出口额实现287.6亿元。

(五)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规划引领布局。 科学编制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累计实施地毯厂等27个地块2620亩土地整理,出让阳光里、工业大学3号地等9个地块540余亩土地,汪庄子1号地、韶山道平房等50个地块1800余亩土地实现净地,为增强发展后劲提供载体和空间。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累计建成万达中心等30个重点项目,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建成龙峰嘉园、龙峰馨园等27.4万平方米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智慧城市提速建设。 提升5G网络覆盖率,新建5G基站178处,升级改造1032处。持续开展“1001工程”,郑庄子等3处110KV变电站完成建设。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新建提升改造程昆道、万庆道等19条道路。完成护仓河截污工程,累计完成1159处雨污混接点改造,有效解决5处低洼片区积水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区改造加快实施。 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累计征拆房屋45万平方米,1.5万户居民受益。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73个1572万平方米。治理违章建筑126万平方米,解决历史遗留产权证问题6669件。改燃并网锅炉房16座,完成供热改造2252.2万平方米。美丽城区加快创建。 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提升绿化面积136.61万平方米,新建提升8座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2%。累计创建市级美丽社区105个。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旧楼区改造接管项目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河东区被评为“2020年度市级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示范区”。在全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并创建6个精品小区。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提升改造公厕76座。“创文创卫创城”工作成效明显,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任务,成功入选市级文明城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全社会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城区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工程加大投入。 连续五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达到86.4%,比2015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就业16.5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以内,零就业家庭连续五年动态为零。社会保障不断健全。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政策,连续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2.3亿元,社会救助绩效考核工作被评为全市优秀等次。建成42个关爱失独家庭的“康乃馨之家”、7个服务流动人口的“蒲公英之家”。“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 实施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12个街道37家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市场化运营,开办老人家食堂176座,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基本形成。实施学前教育资源建设两年攻坚行动,累计新增各类幼儿园60所,新增幼儿学位16150个,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4.2%。便民设施不断完善。 新建提升改造标准化菜市场18家,培育早餐示范店13家,投放蔬菜大篷车30辆,打造天山路等7个社区商业中心。

(七)社会事业协调推进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建成太阳城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凤凰小学等3所小学,改扩建2所学校,加固改造6所学校。推进优质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成立4个教育集团,4所高中被评为天津市“特色鲜明学校”。成立12家医联体专家工作室,完成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居民29.5万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成功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完成河东区文化馆、河东区图书馆嘉华中心馆项目建设,实现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01项。建成体育公园9个,投放健身器材3860件,成功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市区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赛事,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5.8%,比2015年提高5.8个百分点。法治河东建设全面提速,连续十年获得市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七五”普法圆满完成。平安河东建设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和消防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2020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亡人、零事故。退役军人服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深化开展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区档案馆达标建设顺利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区政府质量工作评价等级达到A级,第七次人口普查完成阶段任务目标。外事、统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高位推动中央和市委巡视问题整改,以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忠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为民服务网络,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大幅精简会议文件,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厉行勤俭节约,“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政治生态得到持续净化。

各位代表,去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担当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独特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依法科学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眼抓“六稳”、促“六保”,积极落实系列政策措施,分级分类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全面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秩序。主要经济指标在第三季度就实现了扭负为正,全区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守护了河东安全,守卫了群众安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河东力量。

各位代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中央和市委、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区领导班子接续努力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得益于市区有关部门、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区广大人民的勠力同心,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新形势的认识不够深入。主动谋发展、求突破的意识亟待加强;二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三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亟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配置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法治化、精细化管理亟待加强;五是干部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担当作为、敢闯敢干的工作作风亟待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区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河东将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城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更加凸显,金融创新、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河东基本建成,智慧河东、平安河东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东;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十四五”时期是河东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不懈奋斗。

“十四五”时期河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实现转变,加快建设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围绕“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品质活力区创造良好开局。

“十四五”时期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基本建成创新转型示范区。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明显,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等产业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积厚成势,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更优化更便捷。

——基本建成城市更新实践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空间优化升级,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城市管理智慧精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城融合发展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产业布局、空间布局与区域战略定位相适应。重大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城区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

——基本建成直沽文化繁荣区。 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城区创建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直沽文化更好挖掘传承,历史风貌建筑和文化街区有效保护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

——基本建成宜居宜业承载区。 生态文明明显改善,城区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美丽河东充分展现。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更加安全稳定。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是:

(一)引育新动能新业态,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

1.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区。

2.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壮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

3.引育发展新动能。 瞄准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5.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建立健全国有投融资运营平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6.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尊崇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真心真诚为企业排忧解难纾困。

(二)提升城区品质品位,建设城市更新实践区

7.优化城区规划布局。 立足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积极打造 “一轴”“两翼”“多点”产城融合产业空间新格局。

8.推进智慧城区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构建街道社区两级生活圈。

9.加快城区升级改造。 推动土地利用与高端高新产业导入相结合的精准盘活。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历史风貌保护和多元功能开发。

10.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以“绣花功夫”打理城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探索“飞地”创新管理机制。

(三)丰富城市精神内涵,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

11.全面提高文明程度。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持续开展文明城区创建。

1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1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4.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深度挖掘直沽文化底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用好直沽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旅游资源。

15.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建立健全公益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

(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建设宜居宜业承载区

16.打造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打造蓝绿活力空间。

17.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 完善失业风险防范机制、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18.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城区。

19.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多层次社会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

20.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2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2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东。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全力做好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慎终如始持续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新动能引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金贸产业园区、中航建项目等承接载体建设,推动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商务总部、科研院所、新经济领军企业等优质资源向河东集聚,分类有序承接北京疏解的产业、项目和人才,加强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持续强化精准扶持,促进政策、资本、人才、服务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科创平台打造,密切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量质并进。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落实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定制化政策,进一步放宽青年和紧缺人才落户通道。创新高端人才引入机制,聚焦产业图谱编制引才图谱,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绘制好“资源地图”和“产业地图”,积极构建信创产业、科技金融、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旅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民参军”“军转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擦亮河东“金”字招牌。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动商业综合体业态调整,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品牌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夜间经济升级版,以夜经济点亮夜河东。

(二)立足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优做活嘉华、嘉盛、嘉瑞3家集团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建设。深入实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措施,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壮大规模,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000家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实施“一制三化”改革3.0版,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区、街两级中心集中办理,落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上门办”,提高服务效能。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 成立河东区投资促进中心,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优化招商服务流程,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推行全链条服务,打造招商引资立体宣传格局。建立月通报、季考核工作机制,实施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云招商”活动。创新载体平台合作模式。 采用“基金+平台”模式,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建设产业承接平台和企业合作项目,为成长型企业提供集产业链融合、生产性服务、商务生活设施和创新文化为一体的良好成长环境。聚焦金贸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区域合作开发模式。创新为企服务模式。 强化重点企业项目服务落实机制,开展“点对点”式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实施街道向企业报到考核体系,落实属地街道主动服务企业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对符合条件的重度失能人员发生的护理服务费用,按照70%左右的总体支付水平给予基金支付,覆盖全区45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

(三)立足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实现新发展。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坚持以城市生命体理念推进规划建设管理,科学配置空间资源,做好河东区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增强资源要素聚集承载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削减污染气体排放总量,实施月牙河流域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地块土壤整治修复,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城区升级改造。 提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纤全覆盖,新建5G基站40座。完善次支路网,加速畅韵道、龙峰路等配套道路和博山道等卡口断头道路建设,加快娄山道、雪莲南路等在建道路建设进度。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低洼淹泡片区问题。用好土地、楼宇、老厂房资源。 做好汪庄子1号地、振中路减速机厂一期等地块推介出让。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打造更多特色楼宇,全年盘活闲置楼宇6万平方米,保持中心城区楼宇入住率领先位次。坚持启动运营一批、转型升级一批、跟踪服务一批,做好“一冷库”等老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存量科技园区发展活力。分类推进重大建设项目。 加快推动国山路B地块等前期项目,服务月辉雅苑、信和苑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智运雅苑、雍祥园等项目竣工。推动菜市场建设提档升级。 新建1个、提升改造3个菜市场,丰富品种供给模式,拓展经营手段,打造智慧化菜市场。提升市容绿化美化水平。 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微改造”,实施卫国道、津滨大道等道路沿线15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工程,深化林废技术应用。

(四)立足成果共享,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高质量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 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强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支持,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海河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动态兜底机制,做好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确保社会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智联万家”升级服务,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新建4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增养老机构2家、床位116张。推进健康河东建设。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落实健康天津行动计划。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达标,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区中医医院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深化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大思政”理念,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80个,充实义务教育结构性学位2000个以上,新建中小学特色实验室15个,接收4所配套幼儿园,打造1-2个民办学前教育品牌。繁荣群众文体事业。 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举办天津市第十一届暨河东区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以天津站、天妃码头、棉三创意街区等为主要载体,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加快直沽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河东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建设社区健身园18个、智能健身园6个、社区体育园2个,健身步道2条,新增体育场地2万平方米。

(五)立足夯实根基,推动城市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邪教活动。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强化债务管理,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着力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 下足“绣花功夫”,抓住“关键小事”,提升城市温度。提高网格化管理能力,开展环境卫生、违法建设、停车秩序专项治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全区智慧停车项目改革,建设智能一体化停车管理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探索“社区+物业”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四、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持续加强政治建设。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整治。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二)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聚焦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办好建议和提案。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

(三)持续加强能力和作风建设。 坚持党和人民事业第一的责任标尺,落实“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要求,锤炼许党报国的党性,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坚持激励与问责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坚决铲除好人主义生存的土壤,大力营造以“为”定“位”、能者上庸者下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抢抓机遇意识,崇尚实干、注重实绩、讲求实效,锲而不舍狠抓工作落地,把担当落在实处、见于“事功”,让干部“敢干”有底气,“会干”有指引,“爱干”有冲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主角、当先锋。

各位代表,新理念引领新征程,新阶段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加快建设创新转型示范区、城市更新实践区、直沽文化繁荣区、宜居宜业承载区,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