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天津区域> 武清> 正文

武清区永良飞叉 让古老文化“出圈”

每年春节都少不了热闹的花会表演,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一些线下演出被搬到了线上。在王庆坨镇六街公园里,永良飞叉队的队员们正在认真练习着,即使是在线上表演,他们也要把最完美的演出呈现给大家。

永良飞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兴起于清代,于上世纪50年代最为兴盛,是集健身、武术、杂技、舞蹈于一身的传统技艺,颇受当地及周边群众喜欢。曾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等各大庆典活动,多次参加全国调演并被全国各省市电视台邀请演出,还代表天津到澳大利亚参加展演活动,受到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王庆坨从清代就有飞叉会,有记载是从民国四年(1915年),王庆坨武术世家房永和因酷爱武术学会飞叉,在王庆坨组成民间花会庆丰叉会,当时深受天津地区人们喜欢,称之“圣会”。有一段时间名义上解散了庆丰叉会,但个人练习没有间断,改革开放后重新复会,主要方向是培养更多飞叉技艺精英,男女同样严格要求,教练吴国良言传身教,又培养出多名武术飞叉演员,输送全国各地杂技团。为把飞叉技术向更高的平台迈进,祭奠先辈房永和、吴国良对飞叉会作出的贡献,1993年10月1日庆丰叉会更名为永良飞叉会。2021年1月,永良飞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非遗得到与时俱进的保护和传承,就必须使其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非遗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非遗即生活”就是最好的传承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再现,就能令其魅力无穷,使人们生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永良飞叉会顾问孙德恕说:“目前队伍里共有四五十人,每到年节假日,都会到各地去演出,把这项非遗文化带到百姓身边。”张雷是队伍里的骨干,怀中抱月、张飞骗马、双叉对传,每个动作他都信手拈来。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下一番狠功夫。张雷表示,虽然疫情时期没办法为大家现场演出,但他会勤加练习,日后把最好的表演呈现给大家。

为了将飞叉运动更好地传承下去,永良飞叉会在王庆坨一街小学、六街小学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他们还将非遗技艺与学生体育课相结合,创编了飞叉操,在学校中推广,既提高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传承了非遗技艺,又锻炼了学生们不怕吃苦,勤于思考的学习能力,学业技艺双丰收。经过长期培训,两校有多名学生技艺进展很快,每年均与永良飞叉队一起参与各项公益性演出活动和市、区各级大型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武清已有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校园之中,为古老的技艺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虽然疫情阻隔了我们相聚,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彼此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孙德恕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来源:美丽武清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