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CTV报道,在12月16日举行的网络安全周启动仪式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信息中心和12321网络不良和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首个《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超过50%的网民曾经遭遇过权益被侵害的情况。
该报告显示,侵害网民权益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欺诈、窃取个人信息和骚扰。其中网络欺诈行为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的侵害网民权益的行为,45%的网民受骗金额超过了100元。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指出,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和聊天工具是网民遭遇欺诈从而权益受损的热点领域。
近年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推销假冒伪劣产品或者行骗已成互联网上的毒瘤,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医药、家电维修、快递、职业中介、机票购买等虚假和欺诈信息80%来自百度等搜索引擎。
公安部今年7月份开始部署开展的代号为“云端行动”的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药品、制售假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全国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三次集中破案行动,共打掉犯罪团伙40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0多名,涉案金额高达22亿元,云端行动发现,百度搜索引擎也是网络假药泛滥成灾的滋生地。
目前,通过百度搜索 “网上药房”“网上购药”等关键词,可以发现有超过500万个中文网页可能存在向个人消费者宣传药品的行为。随意点击百度搜索引擎中推荐的医疗网站链接,发现很多此类医疗网站售卖的药品甚至没有国药准字号,并且存在“一针治愈”、“一片见效”等存在明显夸大的虚假宣传。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的发布,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络购物和聊天工具等网民权益受侵害的热点领域也将成为政府相关部门下一步规范和整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