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区“两会”精神,并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合力攻坚,瞄准“一基地三区”建设,围绕“1+3+4”产业体系,强化创新转型、新动能引育,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宁河作出新的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深化协同发展,强力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开发,加快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航空“双创”产业园开工和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区上下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将通过深化设施互联、环保同治、资源共享,进一步带动宁河经济开发区扩域开发、现代产业区转型提质,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样板区”。
我们将深入学习区“两会”精神,贯彻开放协同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一方面加快推动未来科技城宁河片区、京津合作示范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另一方面,坚持京津冀“一盘棋”思想,主动服务北京和河北,争取在对接、协同、改革、联动、联通上取得新突破,在区域协同中优化空间布局、集聚高端要素、增强发展实力。——吕冰(区发改委京津冀协同科副科长)
我镇将着眼农业圈、工业圈、小镇圈,“三圈”协同发展,统筹打造农业产业服务区块,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立足产业定位,采取“园中园”发展模式,引入、集聚优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增长极;通过建设复式厂房,集约利用土地,推动起步区高标准建设,让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北起步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政国(大北涧沽镇党委副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动能,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宁河本土创新企业集群。全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作用,在实体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新产业发展格局等方面做好创新驱动工作。
我局将以全区工业高质高智、绿色集群发展为目标,坚持“制造业立市”,结合全市“1+3+4”产业定位,大力发展新智造,引育新兴产业集聚,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推进速度,全力推动5G技术赋能百业,为宁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换道超车”提供智能支撑。——李月(区工信局办公室主任)
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动力,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项目,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延伸产业链条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扩充载体,加大盘活闲置厂房,强力实施“腾笼换鸟”,千方百计招大商、招好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园区“换道超车”积蓄新动能。——孟祥川(宁河经济开发区招商二部部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做强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产业“两业融合”, 坚持商贸设施与扩大消费“双轮驱动”, 坚持农文康旅“多业并重”。各镇、各部门将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完善功能设施体系,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实现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我局计划在2021年继续持续推进区内重点商贸设施的建设,全程跟踪项目进行服务,保证吾悦广场商贸综合体能够按时完成建设并顺利开业。在菜市场方面,已经陆续推进绿屏西路菜市场、朝阳市集的顺利开业。我局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主动作为,争先进位,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胡振业(区商务局商贸科)
我镇将围绕风光渔生态产业园项目的宏基水产基地和永能光伏发电,规划“十四五”新能源展示项目,也就是科普教育基地,该项目预计投资一亿元,建成后为天津、河北中小学实验活动场所提供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坐落于镇域内的18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也已经完成前期各项合规手续,我镇将全力推进、乘势而上,争取今年达产运营,书写乡村建设美丽新篇章。——刘雅艳(宁河镇镇村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我镇将依托文化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市、区成立专班推动,这是我们乡村振兴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重点抓住传统制陶技艺,已经与上海乡伴文旅公司签约,计划“十四五”时期投资上亿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规划、设计、招商工作。同时,吸引了浪潮集团,投资乡村智慧旅游,我们有信心把板桥建设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典范。——董劲武(板桥镇副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