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分享按钮

首页> 天津区域> 北辰> 正文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区直各单位:

《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北辰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2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

2021年1月

序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天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新北辰的重要五年。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统筹谋划2035年远景目标,对于加快北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根据《中共天津市北辰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北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天津市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任务和政策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北辰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 - 4 -

1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回顾.................................................. - 4 -

2 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 - 15 -

3 第三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 21 -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 ................................................. - 22 -

4 第一节指导思想.................................................................... - 22 -

5 第二节基本原则.................................................................... - 23 -

6 第三节主要目标.................................................................... - 24 -

第三章 着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天津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承载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 - 28 -

7 第一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 28 -

8 第二节大力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 29 -

9 第三节全面打造京津冀“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 31 -

第四章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 32 -

10 第一节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 32 -

11 第二节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38 -

12 第三节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水平...................................... - 41 -

13 第四节纵深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 44 -

14 第五节构建竞进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 45 -

15 第六节大力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 46 -

第五章 着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品质,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 ................................................................... - 48 -

16 第一节构建全覆盖城乡规划体系...................................... - 48 -

17 第二节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 50 -

18 第三节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 53 -

19 第四节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 - 54 -

20 第五节强化特色片区引领作用.......................................... - 57 -

第六章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深度融合 - 59 -

21 第一节提升都市型农业发展品质...................................... - 59 -

22 第二节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 62 -

23 第三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 64 -

24 第四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 65 -

第七章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建设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 ........................................................................................ - 66 -

25 第一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66 -

26 第二节提升国资运作效率.................................................. - 68 -

27 第三节积极筹措和用好建设发展资金.............................. - 69 -

28 第四节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 70 -

第八章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 - 71 -

29 第一节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 71 -

30 第二节促进三生融合发展.................................................. - 72 -

31 第三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 74 -

32 第四节持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 - 75 -

第九章 着力改善民生服务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 ................................................................................................ - 76 -

33 第一节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 76 -

34 第二节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 80 -

35 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81 -

第十章 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 - 83 -

36 第一节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 83 -

37 第二节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 86 -

38 第三节加强城市智慧精细管理.......................................... - 89 -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 - 90 -

39 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90 -

40 第二节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 90 -

41 第三节注重重大项目支撑.................................................. - 91 -

42 第四节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 91 -

43 第五节强化质效评估机制.................................................. - 92 -

第一章 “十四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北辰由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迈进的关键时期。北辰肩负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新北辰。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干实事、抓重点、打基础、利长远,加快产业向高端转型、城郊向都市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稳中向好趋势。2020年,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亿元,是2015年的1.2倍,年均增长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美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比7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328亿元,保持稳中有升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5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万元,较2015年增加1.1万元,年均增长6.6%。

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组建北京招商工作部,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首都项目547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加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5.9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示范区内目前聚集企业329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成功进入全市京津冀产业转移重点平台行列。双街、大张庄示范镇形成规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学校、双街镇和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生活服务设施加速集聚,北辰郊野公园、千亩栖凤湖生态公园建设成型,示范区正朝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微中心”的目标迈进。积极融入京津冀大交通体系,京滨城际铁路及北辰站全面开工,地铁4号线进场施工,地铁5号线开通运行,外环东北部调整线、杨北公路拓宽改造和九园公路西延东扩全线通车,构建了连接京津冀、辐射华北、通达全国的路网骨架。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进北运河、永定河等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入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组织开展京津冀足球、跆拳道、游泳等体育赛事,与大兴、廊坊组建“京津冀三区市教育联盟”,与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在文体、教育、医疗等领域,与京冀两地交流合作愈加密切。

项目开发建设成效显著。把招商引资作为战略之举,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先进地区,全力以赴招大引强选优。成功引进绿地全球贸易港、中兴跨境电商、海特生物北方总部、一汽富维等一批优质项目,推动SMC气动元器件、精雕数控、大族激光、博瑞展3D打印等18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高端项目开工建设,长荣印特小镇、爱旭科技、朝亚大数据、苏宁云商、江铜华北二期等122个优质项目竣工投产。全区落实“三个一批”重大项目299个、总投资2976亿元,为北辰未来发展积蓄了力量、备足了后劲。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以上,长荣印刷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开发区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在全国21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北辰开发区位列第23名,营商环境指数跻身全国30强,被工信部评为四星级国家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在全市9家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中位居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园区围城”“钢铁围城”治理,取缔工业园区16个,江天重工全面停产,压减钢铁产能320万吨,保持打击“地条钢”高压态势,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天物大厦、信誉楼百货等项目投入运营,淮东路商业综合体、星河COCOPARK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区运营及在建楼宇39座,培育亿元楼宇5座。服务业比重由2015年的38.4%提高到目前的53.2%。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辰分园建设,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5%,除滨海新区外,位列全市第一。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42家、“雏鹰”企业232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领军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建成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0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北辰智能装备研究院,在全市率先建成“科技成果超市”。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家,“星谷创业工场”、河工大“创E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北极星”人才发展计划取得积极成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融资超市”服务功能,在全市推出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辰智贷”。鼓励企业上市直融,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80家,位居全市前列。持有有效专利1.9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1.67万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国家级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认真落实“津八条”“优化营商环境36条”等全市惠企政策,制定“辰十条”“扩投资促消费稳运行20条”等针对性举措,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持续深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无人审批”,“网上办”比例达到70%,“一次办”比例达到7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实现“30证合一”。减费降税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累计达到7.6万家。实施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出清出让低效企业193家。以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圆满完成全区新一轮机构改革。双街镇和天穆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激发了镇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外贸进出口规模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我区荣获天津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和直接使用外资工作金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对外友好交流日趋活跃。

城市化建设全面提速。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累计收储土地1.2万亩,完成供地5636.4亩,建成金侨宸公馆、金地艺城华府、恒大御景湾等一批高端居住区,中储城邦、大运河府、星河国际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区在建商品房面积达到632万平方米,开工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城市形象品质大幅提升。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中村改造13个村拆迁基本“清零”,宜兴埠旧村改造实现闭合,双街、大张庄、北仓、青光、小淀示范镇建设稳步实施,双口示范镇启动建设。五年累计完拆迁309.7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324.4万平方米,还迁入住227.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朝阳路、高峰路、光荣道、辽河南道等22条道路和2座天桥建设,群众出行更加通达便捷。持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社区环境、交通秩序、重点区域等专项治理,打造无违建社区81个,创建美丽社区43个、精品美丽社区2个,新建公共停车场5个。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治理“双违”,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78万平方米,治理违法占地5000亩,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坚持筑根基、补短板、增效益,全力解决“三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乡村振兴70余项规划与方案,编制29个规划保留村村庄规划,形成“1+N”全覆盖规划体系。粮食生产持续稳定,“菜篮子”主要产品人均占有量和自给率保持全市前列。以规模高效、休闲观光、安全生态和种源科技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民合作社10家和家庭农场100家,建成双街现代农业示范园、益多利来水产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了冬冠蔬菜、耕耘种业等一批优质种源企业。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曙光水镇、墅外桃园建成运营,庞嘴村艺术民宿初具规模,双街都市绿谷和小五堡林海果缘成功入选全市第二批田园综合体培育名单,双街镇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双口镇赵圈村、郝堡村、徐堡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新建智慧“三农”指挥中心,乡村发展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2.8万亩,新增节水面积6100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大力开展“大棚房”和违规别墅整治,拆除“大棚房”14处,整治违规别墅360栋,确保农地农用、还田于农。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新建改造户厕2.36万座、公厕262座,“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双街示范镇和首批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赵庄子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提前完成126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我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双街镇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双街村、韩家墅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4个镇获评全国卫生镇,5个镇一次性通过全国卫生镇暗访验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改造,完成138个片区、474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和新村街城市双修工程,6.8万户居民直接受益。加快“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苏宁易购、物美、华润、便利蜂等便民网点达到800多家,新建11座菜市场,完成13家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新增12条、优化56条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就业更加充分,累计新增就业9.8万人,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全区4710户低保、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为困难家庭提供托底保障,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养老院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个、老人家食堂140个,新增养老床位700张,累计达到2382张。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940个,学前教育学位6930个,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南仓中学荣获“国家级文明校园”称号,实验中学和霍庄中学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心理健康示范校和国防教育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排名全国前列,我区获批“全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验区”,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示范县(区)”称号,成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成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第二儿童医院、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落户北辰,北辰中医院、北辰医院获评三甲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标准,大张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创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医保联网刷卡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50个,签约群众24.1万人,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区。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成为全市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进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设置率达到100%,成功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届乡村春晚入选国家文旅部2020年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晨光电影放映站被授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承办国际象棋、射箭等全国赛事,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取得1金、3银、4铜的好成绩,成功举办北辰第八届运动会和第四届、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扎实开展困难村帮扶工作,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困难村任务,困难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通过产业、消费、人才、劳务、捐助等途径,助力丁青、正宁、华池、兴隆4个受援地区全部脱贫摘帽。侨务、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区红十字会被授予“中国红十字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一核一网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我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平安北辰建设成效显著,成立了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建立1792个“全科网格”,创新“1+3+N”综治警务网格融合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进门”大清查行动,整改隐患2.4万个,稳步推进“双百行动”,圆满完成重大安保维稳任务。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一批黑恶团伙,不断深挖各类“保护伞”。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两打两清”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改善,各类刑事、治安案(事)件大幅下降。抓实抓细“飞地”基层治理属地化工作,全区62处“飞地”全部达到“双覆盖”标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不断巩固,民族职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称号。法治北辰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七五”普法取得明显成效,区法院被授予“全国‘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区检察院、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小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双拥共建成果显著,军队停偿工作获评全国先进单位,成功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各领域的监督管理,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化解政府性债务,切实守住不发生风险的底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果断处置区内7名确诊病例,累计排查摸底全区31.3万户、82.2万居民,筛查中高风险地区来辰人员2.2万人,派出医疗人员驰援湖北保卫战,率先恢复抗疫物资生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双赢”。

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上,有效控制和化解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不利因素在逐步消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取得显著进展,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北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视野、行动与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直面挑战勇气不足,创新求变招法不多;新动能支撑作用不强,产业结构偏重偏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民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存在短板,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的压力还比较大,城市发展的软环境仍待改善。

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

一、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北辰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必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不确定性增大、风险挑战增多,但总体上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转型上升阶段。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度改变国家间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全球治理体系有望延续变革趋势,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

从全国看,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特征新要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但也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将为我国发展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将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有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

从全市看,天津正处在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转型发展的阵痛、改革攻坚的深化、困难风险的叠加,使这座老工商业城市面临严峻挑战,也带来浴火重生的契机。天津具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近年来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基础设施更加齐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风气持续向好,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天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北辰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路径目标更加清晰,各条战线齐头并进,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发坚定有力。“十四五”期间,北辰手握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京津医药谷、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天津中心城区空间拓展、京滨城际铁路枢纽以及陆路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等“满手好牌”,拥有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激发了巨大的区域内生动力和竞争力、影响力。虽然受经济周期性作用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北辰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难题、群众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许多不确定、不可预见的因素,也给我们带来严峻挑战,但危中有机、难中有进,这也恰恰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并道超车的宝贵时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新竞进、闯关夺隘,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北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北辰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正处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城乡建设品质的提升期、社会治理转型的创新期、群众幸福指数的跃升期。要充分发挥北辰在区位、产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展机遇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将成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国将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多极化增长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打造新增长极的重大部署。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格局中,天津将承担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地位和枢纽作用,成为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桥头堡。“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将进入密集施工期,北辰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之一,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北辰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导向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走“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的发展路径,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拓展新的空间。北辰将加快淘汰劣势企业、整合低效资源、促进企业集聚,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壮大创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加快推动民生消费品发展,进一步培育跨境电商、线上直播、线上文娱、线上设计、线上医疗、线上教育和无接触配送等线上经济新业态。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新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呈现出“一主多翼”的演进格局。“一主”就是以信息技术深度和全面应用为特征的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多翼”就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生物等技术创新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风口。同时,由于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成效显著、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制造体系和最大的市场,外资有意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我国避险;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也有利于我国在集成电路、显示器、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进口替代,推动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基建、新型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北辰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装备制造业将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并与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向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拓展;中医药已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传统中医药将加快传承创新发展,京津医药谷项目落户北辰,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将借助技术创新大潮,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迈进。

四是全方位改革开放激发巨大活力。“十四五”时期,我国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的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中央明确要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和基础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外开放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北辰作为城乡融合的示范典型,作为京津廊道的重要枢纽,有条件有基础积极探索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模式,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面临挑战

一是动能转换阵痛进一步加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北辰正处于新旧动能衔接交替的时期,传统产业加快调整,新动能引育还需时间。特别是全区实体经济,更多的是“集聚”而非“集群”,产业链环节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失,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尚不完善,补链、延链、强链的任务艰巨。在企业结构上,以国有、外资大企业为支撑,多数企业单兵作战,配套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类型不足、成本较高,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缺乏,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在创新生态上,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有效粘合,区域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成果和当地产业发展缺乏系统集成,新旧动能转换要求更加紧迫。

二是周边地区竞合进一步激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天津、河北各地实力比拼、同构竞争的态势更加激烈。从全市各区来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园和通武廊、静沧廊等功能区、发展带将进入集中发力期,虹吸效应进一步显现,而北辰在市场规模、发展空间、人才供给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与周边各区存在激烈竞争,在更大空间、更大尺度上聚集高端要素、提升区域竞争力面临新挑战。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新常态下,支撑北辰经济发展的条件发生变化,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成本增加、约束加大,依靠传统要素投入驱动的规模扩张难以为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适龄劳动人口比重相对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国家将实施减量化发展,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增长,北辰现有的可利用土地载体已接近饱和,发展空间受限的形势逼人。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很大,大气、水环境改善任务较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四是社会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利益主体的诉求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受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经济社会进入了矛盾交织期、高发期,各种制度性磨擦和冲突增加,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现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第三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对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以及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北辰要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基本建成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经济综合实力和居民人均收入跃上新的大台阶。

第二章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肩负起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和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双重任务,加快产业向高端转型、城郊向都市转型,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浓郁现代化都市气息和体现天津都市形象、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区域,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宜居美丽的新北辰。

第二节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北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增加适应群众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市能级和品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绿色为底色。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倡导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把本区域发展放到新发展格局中去谋划,善于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充分吸纳各方面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促我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科学调配、有效发挥可用资源的最大效能,强化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主要目标

着眼于实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北辰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到2025年,努力创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行区、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先行区。围绕“五个先行区”的目标,今后五年具体努力方向是: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取得重大突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更加显著,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突出,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加,营商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动能引育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凸显,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更加牢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都市型农业特色更加明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增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均衡普惠,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安康。

——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新进步。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更大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能源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专栏 北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

“十三五”基期情况

“十四五”发展目标

属性

2020 年预计数

年均增速

〔累计〕

2025

年均增速

〔累计〕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2.5

6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

-6

5

预期性

3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328

2000

预期性

4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2.7

13.7

预期性

5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6.6

37

预期性

6

科技型上市企业数量(家)

7

≥9

预期性

7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4.56

≥8

预期性

8

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项目(个)

547

400

预期性

9

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9

≥3

预期性

10

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2.55

≥3.5

预期性

1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442

620

预期性

1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3

≥2.42

预期性

12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0.6

≥1.4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件 / 万人

40

41

预期性

14

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万家)

7.6

10

预期性

15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84.2

91.8

预期性

16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6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绿

17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20.7

〔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

约束性

18

PM2.5 年均浓度( μ g/m ³

49

43

约束性

19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63

65

约束性

20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25

50

约束性

21

森林覆盖率(%)

14.13

15

约束性

24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

100

预期性

25

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5

15.5

预期性

26

人均预期寿命(岁)

80.8

81

预期性

27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05

>2.8

预期性

28

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9.8

12

预期性

29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85.3

90

约束性

第三章 着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天津国家中心城市重要功能承载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化政策措施,加强载体建设,努力承接更多的产业项目、服务机构和研发单位,力争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

第一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密切关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体系,精准承接符合北辰定位的功能、产业和项目,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专的“微中心”。

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重点围绕北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加强与中关村、亦庄等优质资源聚集区深度合作,精准对接北京各类企业总部、产业平台、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引进一批首都优质企业。瞄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新兴业态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顾问团和招商合作制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精准度和实际效果。

积极对接首都科创资源。充分借助建设京津冀科创大走廊的契机,建立与北京全国科创中心联动机制,打造京津产业科创重要节点。深化与国家部委、首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升辰寰星谷、可信产业园等创新载体承接功能,推动“北京研发”向“北辰转化”集聚。

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共享。深耕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引进北京、长三角、大湾区乃至海外知名的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机构,通过名医院建分院、名校办分校、医联体、校际联盟、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共享高品质公共服务。落实京津冀医师、护士区域注册政策,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深化“京津冀三区市教育联盟”协同发展,助推天津职业大学与河北省职业院校“结对子”。以承接疏解项目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研究制定鼓励京冀人才落户北辰的综合性保障政策,确保企业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落实京津冀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认证互认和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等制度,推动交通、医疗、教育等需求量大的事项实现跨省(域)“全程网办”。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大气环境持续向好。

第二节大力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思路,构建“一廊一带、两镇四园”发展格局,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发挥北辰经济开发区的“主发动机”作用。大力实施北辰经济开发区产业链集群发展战略,努力构建“123”现代产业地标。高水平建设5.9平方公里核心区,建成北科建中关村产业园、绿地缤纷城、绿地全球贸易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总部商务、贸易展示、商业时尚、旅游观光、品质居住、生态休闲等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北辰京津医药谷,新建生物医药功能总部、研发楼宇、生产制造等设施,打造全国一流的医药研发制造和中医药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京津公路两侧产业区块的业态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商务总部、现代金融等楼宇经济以及现代物流、融资租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 “十四五”北辰经济开发区打造 “123”现代 产业地标

全力做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聚焦智能装备、动力传动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印刷装备、发电及输配电设备等五大细分领域,实施整机集成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制造、协同创新,着力提升重大成套装备、系统集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竞争力。积极拓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链,推动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检验检测、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链条延伸,引导企业以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转向出售“产品 服务”。

培育壮大两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重点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将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作为驱动开发区提升发展能级的新引擎,推动商贸物流业向供应链管理升级,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两业融合”,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产城融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提升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园永信道、通跃路、通盛路、永通道和京津医药谷富源南路等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推行轨道交通站点TOD开发模式,依托地铁5号线终点站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提升绿地全球贸易港功能,集中承载中央商务、企业总部、综合商业、酒店住宿、科技体验、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沿高端装备产业园永进道两侧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学校、盛景星级酒店等一批高端配套项目,完善教育、卫生、文体、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

研究推进基本单元建设。围绕“人在北辰生产”“人在北辰生活”,配置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等设施,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工业用地转型更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健全商业生活功能,高标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宜居宜业的综合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集聚。

第三节全面打造京津冀“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交通圈”

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道路路网建设,不断缩短北辰与京津冀重点区域之间的时间距离。

协同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配合建成京滨城际铁路和北辰站,协助推进通武廊轻轨及接驳地铁5号线建设,共同做好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网络融合研究,完成地铁4号线建设,加快推动地铁10、12号线建设,配合启动7号线二期规划,全面融入京津冀高铁网、地铁网。

进一步畅通外部道路联系。加快推进武静公路、京津塘高速九园路出入口、朝阳路(延吉道-外环北路)下穿南曹铁路地道、龙门东道下穿铁路地道、双海道下穿京津城际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

主动做好雄安新区对接服务。充分发挥津雄高速通道作用,参与构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畅通天津与雄安新区之间的区域交通联系。加快提升陆路港服务能级,为雄安新区货物进出口提供保障。

第四章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落实“在发展工业、发展实业上更优更强”的要求,按照“优一强二大三”的思路,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第一节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明确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和区域,采取规划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形成全区发展新的支柱。

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围绕北辰重点产业方向,编制精准招商目录图谱,聚焦北京、长三角、大湾区等先进地区,深化与当地政府、商会、企业交流合作,促进北辰优势资源与外地优势资本的有效衔接。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加强对中国500强、民营企业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双高新企业、技术团队、载体平台等高端要素的招商,提高招商靶向性和成功率。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基金招商,进一步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等专项基金作用。加强与知名招商服务机构和平台企业、产业基金的密切合作,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高技术人员、商会人士、企业家的对接联系,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智囊库”和制度化沟通渠道,绘制产业规划招商地图,实现精准招商、有的放矢。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招商引资积极性,努力形成“企业为主体、政府积极推动”的招商引资格局。

推进全产业链招商安商稳商。围绕产业链做强生态链,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梳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搭建金融服务信息平台。围绕产业链谋划替代链,保证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的替代来源。围绕产业链拓展柔性链,引导北辰制造业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转变,让企业适应市场反应更快、应对挑战能力更强。

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素质优、懂经济、熟区情、会谈判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提升招商人员专业化水平。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将招商成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营造浓厚招商氛围。严格项目评审机制,完善重大项目论证、决策制度,对产业政策、投资规模、用地要求、规划建设内容、科技含量、环保要求、经济效益、建设周期等内容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招商质量和效益。

完善项目建设推进制度。坚持重特大项目区领导包联推进、部门主要领导“一包到底”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名区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名专职帮办员”。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管理,有效形成源头把关、分段负责、前后衔接的项目“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项目落地快、开工快、见效快。

专栏 十四五”北辰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

第二产业:

精雕数控机床生产研发基地项目: 总投资12亿元,主要从事高端数控机床的研发、试制、生产及新材料的研究试制,达产后可年产2000台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与之配套的高速电主轴30000根。

雷沃泉康农业机械项目: 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农业机械工业互联网配套产业园,打造农机高端平台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总部金融服务等综合性产业基地。

爱旭科技二期项目: 总投资22亿元,新增制绒自动化设备、扩散自动化设备、清洗自动化设备、退火自动化设备、PERC自动化设备、PE自动化设备、印刷烧结设备等。

迪信通惠普 5G 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总投资221亿元,建设“高端智能生产制造基地与工业奥特莱斯、智能5G应用示范总部基地与全球采购贸易基地”项目,制造基地包括机器人、通讯设备、医疗设备、5G应用设备四大生产板块,工业奥特莱斯包括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展览展示和销售。

江天云数据中心项目: 总投资63.8亿元,建设海量数据智能处理平台和绿色云计算平台的云数据中心机房楼及产研办公区、生活及配套区,建设完成可放置4万台套机柜,提供50万余台服务器系统处理能力。

雅迪二期项目: 总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约620亩,主要进行绿色环保电动两轮车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及销售,打造电动车产业园。

中兴 5G 光电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13.2亿元,占地面积约440亩,主要打造集跨境贸易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大数据等板块于一体的北方总部基地产业园。

SMC 二期项目: 总投资10亿元,主要研发制造节能环保、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的新型气动控制元件,投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

氢能产业化项目: 总投资30亿元,主要由氢能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智能监控技术工程中心、健康生活技术工程中心、特种装备技术工程中心、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特种气体销售中心六大板块组成,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超大热轧型钢先进工艺、装备及材料研究开发项目: 总投资18亿元,建设世界首创、国际最大、我国首条超大H型钢(1200 mm~1600 mm×500 mm)高效率热轧生产示范线,开发市场亟需的大型结构用热轧超大型H型钢产品,填补世界在大规模高精度生产超大型H型钢产品上的空白,预期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150亿元。

第三产业:

绿地缤纷城项目: 总投资15.1亿元,融度假、休闲、亲子、运动、娱乐、美食、社交、文化八大主题于一体,辐射天津、北京的高端商业综合体。

绿地全球贸易港项目: 总投资13.9亿元,导入国际贸易展览馆、商务办公、物流保税仓、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配套商业等业态,并提供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

中兴环保智慧仓储物流园项目: 总投资15亿元,集研发、孵化、国际贸易、生产、物流于一体,打造新兴产业的跨境小镇及电商产业园区。

中东欧特色小镇项目: 总投资207.2亿元,建成以食品行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产业聚集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区、高级人才聚集区和生态环境宜居区,结合轨道线网规划调整,通过实施TOD模式开发,打造站城一体化、产城融合的示范合作样板区。

淮东路商业综合体项目: 总投资21亿,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坐落于天淮东路东侧与北辰道交口,建设1栋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单体商业综合体。

京东线下超级体验店项目: 总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设以消费电子为主题的购物中心综合体,打造以家电、数码、通讯为主题,电竞、图书、家具、日百、休闲、娱乐、餐饮为辅助的体验式场景。

爱琴海项目: 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打造北辰爱琴海购物公园综合商业广场。

宜兴埠老街综合体项目: 总投资15.7亿元,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商业MALL、商业街和公园,打造紧邻地铁三号线宜兴埠站的新商圈。

王庄一二号地项目(绿地新澜项目): 总投资32.6亿元,项目占地8.86万平方米,可填补区域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级,打造集生态颐养、教育娱乐、蔬鲜市集和吃喝商街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综合体。

北辰区规划潞江东路(核心区 15 号地) H 、I 地块项目(星河 COCOPARK 项目): 总投资18.8亿元,占地面积3423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673.67平方米,H地块98709.66平方米,I地块80964.01平方米。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北辰学校项目: 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49亩,建成后设小学部48个班、初中部24个班、高中部24个班。

北辰区文化中心项目: 总投资14.5亿元,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和影剧场六大功能,打造成为集“教育、文化、健康、娱乐”于一体的北辰文化新地标。

曙光水镇项目: 总投资16亿元,以自然生态建设为主,推进现有鱼塘升级改造成为有趣有益的自然生态湿地风景区,维护水系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区域环境的生态效益,带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二节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巩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北辰制造”向“北辰智造”、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推进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强链”,聚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设备制造、重大智能成套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提升关键基础部件和核心部件的智能制造水平,强化机器人、数控机床、激光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能力,发展工程机械成套设备、智能化钢筋加工设备、高端金属压延成套设备、超大热轧型钢生产设备等智能设备。推进铜压延及发电输配电设备产业集群“强链”,创新发展面向智能装备制造、发电及输配电设备、汽车零部件、高端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印刷设备和新基建等领域的铜材料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设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电设备。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强链”,聚焦传动系统、车身配件、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重点领域,提高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信息化电控能力。推进印刷设备及包装产业集群“补链”,大力发展印中、印后设备产业,积极引育印前设备产业,集聚标准零部件和电控零部件等辅助设备产业。实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嵌入式软件、互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应用,培育一批市级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企业。

拓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强链”,加大药材提取、药物活性研究、药理研究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拓展衍生产品和医疗健康服务,培育和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围绕生物药和仿制药、医疗器械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打造北辰京津医药谷与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园联动发展格局。依托天士力、六中药等龙头企业,重点推动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区在临床诊疗、家用医疗器械、高端耗材、植入物、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的既有优势,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能级。

 

空间范围: 东至津围公路,南至永定河,西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北至九园公路,规划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剔除生态红线可用地面积约7.1平方公里。

产业功能 :实施两级引导发展策略,主导方向为生物技术和中医药,拓展生物药和仿制药、医疗器械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空间布局: 重点建设三大功能区。一是“产业研发与制造区”,以大中小型研发机构为引领,以孵化研试园区为助推器,以制造生产为基石;二是“产业延伸与服务区”,以医疗机构和医学类高校、科研机构为核心,提供集聚医疗服务、康复体检、科学研究的健康服务支持;三是“人才支持与配套区”,通过多场景精准化的生活空间与设施建设,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便利的在地居住支持。

建设时序: 2021 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预计用三年时间组织招商引资,使产业园初具规模;用五年时间,持续吸引企业入驻,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用十年时间,基本完成产业园建设,实现功能定位。

巩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进新能源产业集群“强链”,强化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以及电池模组等产业链环节,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推进高端电动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补链”,强化整车研发、造型研发和石墨烯技术应用研发,引导产品向智能轮椅、智能病床等领域延伸。推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强链”,做大做强先进金属、有色金属和绿色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前布局3D打印、超导和纳米等前沿新材料产业。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延链”,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发展计划,促进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人脸识别和5G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开发与运用。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基础元器件、新型终端模组等产业,规划建设中兴5G光电产业园、芯瑞达迷你LED显示屏、迪信通惠普5G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数据存储、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衍生服务等关键环节,发展大数据采集、高速数据收集、大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产业。围绕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发展面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开展“设备上云”和“流程上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

第三节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水平

聚焦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紧紧围绕制造业基础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紧紧依托城市化进程做大生活性服务业,打造若干在全市乃至京津冀具有辐射度和影响力的服务产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比重和水平。

大力发展高端商贸。坚持“繁荣、便捷、新潮、多元”的理念,引导重点商业项目差异化定位布局,促进传统商贸市场转型提升,建成星河COCOPARK、万科运河城商业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商业综合体,打造辐射能力强、具有地标性意义的高能级商圈。发展首店经济,吸引国际一线品牌、国内知名品牌进入北辰市场。充分梳理区域社区商业空白点,加强社区商业配套,鼓励现有社区商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楼宇经济,聚焦双枢纽地区、京津公路沿线、TOD等区域打造楼宇集聚区。探索完善注册型企业落地政策,瞄准“买全球、卖全国”的目标,支持苏宁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中兴跨境电商等现有企业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力争引进京东线下超级体验店。鼓励互联网和生活性服务企业融合创新,发展线上直播、线上展览展示、线上文娱、线上设计、线上医疗、线上教育和无接触配送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提升夜间经济活力,打造可持续高品质特色街区,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水平。加快建设陆路港铁路物流基地,打造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推进陆路港与滨海机场、天津港港航资源整合,支持区内企业与天津港集团以及航运、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合作,争取加大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提升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营质量。主动争取设立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以海铁联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快构建“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体系,大力开展“公转铁+外集内配”试点示范。加快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推动井田仓储、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鼓励大数据、物联网、RFID、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机械臂等新技术新设备在物流操作中的应用,加快发展物流信息数据挖掘、物流枢纽结算、国际化供应链集成、物流人才培育等增值服务,争取中东欧特色小镇、绿地全球贸易港、苏宁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的保税仓储功能。

积极培育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北运河文化旅游生态带和永定河文化旅游生态带,打造一流旅游环境、提供多元旅游产品。有序推进郊野公园二期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品牌。积极推动曙光水镇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结合奶业小镇、双街花卉博览园、万源龙顺度假庄园、小五堡林海果缘田园综合体等资源,打造北辰乡村农业旅游品牌。依托天士力、王朝酒厂等资源,打造工业旅游品牌。依托天津市烈士陵园、安幸生烈士故居、登高英雄杨连弟公园等载体,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积极争取梦天津等项目尽快落地,打造更多主题旅游品牌。借助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契机,做好重点项目和节庆活动的推广,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依托“融资超市”平台,加强中小微企业及驻区银行机构对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上市及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再融资。到2025年,全区新增3家“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提升行动,完善“辰智贷”政策,推进“网络融资超市”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更多集团公司在北辰设立技术、财务、核算、采购、销售、物流、行政管理、信息处理等功能总部。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跨界融合,依托重点行业发展检验测试、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专业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会计、审计、税务、法律、资产评估、信用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水平。引进国内平台型、分享型企业龙头,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区域性交易平台,构筑支撑有力的专业服务体系。

提升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完善科技信息、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建设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共享应用等服务平台,构建科技咨询业信息网络系统。引导和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新型研发组织,积极发展研发众包、设计众包等新型研发服务业态。

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行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结合示范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按计划推进用地出让,引进高品质开发商,构建分层次住宅市场,鼓励建设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有序发展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业态。

第四节纵深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提升和淘汰双管齐下,强化企业分类管理,盘活低效闲置资源,引导鼓励优势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持续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动态推进企业分类管理。制定企业分类评价办法,将企业分为优先发展、支持发展、提升发展、限制发展等多个级别,实施精细化分类施策。实行与资源配给相挂钩的用地绩效考核,加快高耗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退出。严格项目准入管理,从产业契合度、环境友好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等多方面明确项目准入条件,扩大高水平增量,减少低水平存量。

鼓励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支持企业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转型升级,鼓励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销售、总部等职能,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动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等活动,提升产品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探索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

大力培育名优企业。做强行业领军企业,扶持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持续提升带动行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做优隐形冠军,支持企业不断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做大高成长创新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优势明显、具有知名品牌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

第五节构建竞进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坚持从源头入手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从产业端入手突破“卡脖子”技术,从市场端入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强技术合作攻关,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研发中试、检验检测等平台,探索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合作机制。完善“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到2025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0家。

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整合、提升、改造和新建各类创新载体,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满足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落地,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借助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校资源,推动认定市级大学科技园,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载体布局。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积极对接天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超市”服务功能,推进校企联合研究院等转化平台建设,建立涵盖技术交易、评估、保护等全过程协同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〇研究所、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等,扩大军民融合产业开放合作,开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应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健全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打造多元知识产权保护载体和运营平台,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第六节大力引进培育各类人才

突出人才在创新中的第一资源地位,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凝聚力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和更加开放、更具动力、充满活力的人才创新创业综合环境。

加快集聚各类人才。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各类人才2万人。加强人才承载和培养平台建设,积极吸引高水平研究机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培养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人才载体落地,依托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着力搭建招才引智创新载体,建立北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培育一批猎头、管理咨询、服务外包领域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加强人才服务专业队伍建设,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编制人才图谱和引才需求目录,对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领军型高端科研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等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全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遴选培养一批发展潜力大、团队素质高、前景预期好的企业家人才队伍。

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举荐机制,探索建立北辰人才荣誉制度,充分尊重、保障和发挥各类用人主体在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选标准,对业绩成果特别突出或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职称、学历和年龄等要求。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职业等领域人才申报评价渠道。实施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形成梯次渐进、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体系。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大力弘扬劳动者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打造一流人才生活服务环境。支持人才团队携带项目“带土移植”,推进“项目+团队”创新创业模式,为人才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聚焦产业和科创资源优势地区,综合考虑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增加嵌入式社交、休憩、娱乐等设施,打造高品质创新街区和创新社区。完善“北极星”人才配套服务机制,尽心竭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资源保障,让北辰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第五章 着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城区形象和品质,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

把城市化建设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头戏”,全面加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构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双枢纽联动、多片区发展”的城市格局,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构建全覆盖城乡规划体系

牢固树立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北辰特色,打造现代化城镇新格局。

完成空间规划编制。编制完成新一轮北辰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划定并严格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地工作,推进综合交通、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等规划编制,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统筹协调,推动“多规合一”,形成覆盖区镇两级的规划体系。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开发建设有机融合,缓解城市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

专栏 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双枢纽联动、多片区发展”城市格局

“产城融合”: 城市建设发展理念遵循“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理念;

“城乡一体”: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市和农村统筹协调发展,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双枢纽联动”: 同步建设京滨城际北辰站和陆路港,打造“城际枢纽 物流枢纽”“生活服务 生产服务”“创业创新 产业创新”“产业社区 宜居城区”新的增长空间;

“多片区发展”: 打造宜兴埠未来城、中东欧特色小镇、北仓运河文化村、天穆民族风情村、曙光水镇等一批在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功能区域,形成北辰城市格局的多点支撑。

推动分区规划实施。实现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不断优化重点区域空间结构、城镇功能、建筑形态和天际轮廓。合理安排重点片区开发时序,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构建整体风貌格局。强化对建筑风貌、高度、体量、密度、色彩等要素的管控。围绕功能区块、重要景观、重要节点等建筑形态,研究制订城市建设导则,营造现代化、多样化、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布局。保护发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对近现代革命文化遗址、风貌建筑、工业遗存、名人故居的保护力度,加强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文化基因。

第二节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统筹谋划、张弛有度、有序开发、城乡一体”的思路,稳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攻克一批城市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示范镇建设和城中村阶段性闭合。千方百计做实工作、理顺关系,基本完成全区拆迁工作,加快还迁和土地出让进度,继续推进天穆、宜兴埠等镇的城中村改造,实现双街、大张庄、北仓、小淀、青光、双口示范镇建设阶段性闭合。积极引导和鼓励市场化平台公司从“建设城镇”向“经营城镇”转变,将短期收益通过示范镇再投资,提供长期的产业经营、城镇管理、公共服务等产品,实现从开发商向城镇运营商的转型升级。加快经营性公建和配套工程建设,加强对长远生计用房的统筹谋划,做好招商定位、产业导入等相关工作,促使经营性公建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平台依法依规良性运转。

 

双街示范镇: 全面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及还迁入住工作,加快出让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做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作,推动梦天津、花卉博览园、民宿小镇等项目落地,都市绿谷田园综合体开园运营,打造可持续高品质夜间经济升级版,推动农民长效增收,城乡加快融合,新市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大张庄示范镇: 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及还迁入住工作,加快出让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复垦,实现建设资金回笼,保障26000余村民还迁入住及就业安置。完善生活配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与环境品质,打造独有特色、生态宜居的城镇空间。

北仓示范镇: 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及还迁入住工作,加快出让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北仓示范镇打造成集科创园、文创园、生活中心于一体的超级综合居住区,智慧城市示范镇和京津冀一体化示范镇,预计吸引外来人口9.2万人,常住人口达10.7万人。

青光示范镇: 力争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及还迁入住工作,村民生产生活便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初见雏形。推行基建与招商并重,带动区域生产要素集中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初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的发展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小淀示范镇: 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建设及还迁入住工作,加快出让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银河风景区项目建设,建成集住宅、高端商务、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核心区,加快人口向城镇集中。借助中东欧特色小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推动城乡发展要素的流动和交换。

双口示范镇: 完成大部分拆迁、安置房建设任务,加快出让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政配套投入,改善公共设施质量,全面形成“出村有车水马龙的主干路、村内有四通八达的乡间路”的交通出行环境。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实事求是、统筹联动、典型引路、政策聚焦、因地制宜的思路,对不具备拆迁改造条件、无法纳入城中村和示范镇建设范围的村庄,一切从实际出发,留住村庄、分类施策、提升改造,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道路。鼓励规划保留村建设农业产业型、休闲旅游型、特色文化型、宜业宜居型的特色小镇和特色乡村,打造庞嘴村、平安庄村、赵庄子村等一批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效益可观、群众富裕的典型村庄,形成北辰现代城镇与美丽乡村一体发展、互融互促的城乡格局。

加快推进旧区改造。统筹推进形态更新、功能更新、产业更新,加快城中村、旧住宅区、旧厂区等改造提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周边水网、路网、绿网、管网建设,引导发展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助餐、保洁等服务,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加速小区设施设备更新,在全区居民小区推广建设综合感知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火患预警系统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小区公共管理秩序,城镇地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基础类。 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等。

完善类。 为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是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其中,改造建设环境及配套设施包括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环境,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库(场)、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闲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

提升类。 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主要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周界防护等智能感知设施,以及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

第三节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分类保障,紧紧对照以亩产论英雄的要求,提升单位土地的产出和效益。

加强空间资源统筹。全面摸排区内资源现状、规划布局及实施情况,建立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从城市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的备案数据“一张图”。完善企业用地优惠政策,促进优质项目落地。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实行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元化供应方式,缩短项目落地周期。

推进低效用地升级。加大土地供后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闲置、违法用地行为,鼓励企业提高现有工业生产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最大限度减少低效用地及闲置土地产生。探索通过供地价格、行业准入、配套标准、分割出让等政策手段,鼓励低效工业转型项目适当提容、混合。加快落实土地使用权分割制度,鼓励市场主体将老旧厂房改造为兼具研发、设计、展示、商业配套等功能的都市工业综合体。

鼓励土地混合利用。提升土地使用的混合指数,提倡用地功能兼容、地块业态复合开发,促进工业研发、商务贸易、金融服务等复合业态的土地开发利用,提高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和兼容性。鼓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混合使用和综合利用,就近配备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充分体现宜居服务理念。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根据产业导向推进局部地块功能调整。

第四节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

围绕“填空白、补短板、提功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探索引进市场化机构参与建设管理运营,健全支撑城市发展的“血脉神经”。

加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建设。统筹规划、拆迁、收储、整理、出让、产业导入等各项工作,重点做好淮东路片区的建设管理,完善路网、绿地和水电气暖等市政基础设施,积极导入大健康、线下超级体验店等新兴业态,逐步实现与宜兴埠未来城的连片发展。加强环内地区东西向交通联系,稳妥有序推进外环拓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价值。积极探索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在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分级管理经验。

织密道路交通设施网络。构建高效率的道路网络体系,不断强化“六纵四横”骨干道路架构支撑,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和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做好京津塘高速北辰开发区出入口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重点推进天宁道(高峰路-朝阳路)、奇峰路(龙门东道-天康道)、天康道(新峰路-朝阳路)等道路建设。全力打通断头路,加密毛细血管道路,及时整修破损路面。完善公交枢纽站,调整优化公交线路,结合P+R换乘功能,规划建设朝阳路、淮东路等停车楼。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站点TOD模式开发,建设集住宅、商业、办公于一体的上盖综合体。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打造“TOD社区”,重点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600米半径范围内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便捷程度。加速推进北辰东道综合管廊建设,努力构建综合管廊主干系统。

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给排水管网系统,着力改造2000年以后建成的二次供水设施,补齐主城区排水设施短板。强化供电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北辰西部220千伏变电站,确保“1001”工程项目按时建成,扩建分布式能源站点,保障北辰开发区等重点区域的电力负荷增长需求,提升双街等地区用电负荷均衡性,降低配电网综合线损。完善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硬件设施配套,推动北辰西道燃气管线工程、洛河道燃气调压站建设,加快双街镇沙庄子片区燃气管网改造,落实市政油气管道企业的运行维护主体责任。合理规划现有和新建热源,推进双街片区1号能源站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农村连片式供暖,完善双青等区域的供热管网,大力发展热电联产,持续推进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

努力建设智慧城市。加大通信枢纽和骨干网建设力度,完成城乡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升级。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发利用,实施千兆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工程。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搭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慧防护系统。

 

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 加快5G独立组网(SA)建设,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用户感知速率平均达到50Mbps。

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 搭建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

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 推进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强化基于IPv6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平台支撑体系建设。 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全面融合轨道交通、道路实况、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水电气、金融、市场监管、经济社会风险等数据资源。

加快布设新能源终端和智能电网设施。 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强化对充电设施的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建设电力物联网、开展配电网终端智能化改造等。

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 进一步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投放范围,投放智能取物柜。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贩卖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

建设“互联网 ”医疗基础设施。 构建健康信息数据中台,加强移动支付、诊间支付的推广与监管,实现医学检验项目、医学影像检查和影像资料在同级医院的互联互通互认。

打造新型数字化学校。 推动建设数字校园,开展智慧教学,创新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探索建设数字化、在线化老年大学,并推动其他数字校园资源向老年大学开放。

完善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快递物流智脑中心、智能物流认证与检测中心等平台合理布局和建设,推动冷链仓储中心、快件仓储中心、分拨中心、转运中心、配送站等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开展仓储、分检、配送、装卸等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

第五节强化特色片区引领作用

加快建设一批在天津国家中心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更大范围内具有辐射带动力的特色片区,形成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核心能力。

着力打造由京滨城际北辰站与陆路港构成的“双枢纽”。根据新一轮北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前预留建设空间,做好站点周边规划开发工作。深化细化枢纽板块规划,明确京滨城际铁路、北辰站、轨道交通、物流设施、货运场站、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高端住宅、内部道路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引进部分先导企业,形成“城际枢纽+物流枢纽”“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创业创新+产业创新”“产业社区+宜居城区”新的增长空间。

加快推进宜兴埠未来城建设。前瞻性建设高线公园、口袋公园,营造更有未来意义的城市环境,全面形成未来城整体框架。丰富商业综合体、写字楼、聚落式商业、沿街商业等多种业态,提高片区整体吸附力。率先建设未来社区和智慧城区,实现区域大数据全覆盖。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协力做好普育科创小镇功能培育。

合作推进中东欧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突出中东欧特色风貌,努力建成以食品行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产业聚集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区、高级人才聚集区和生态环境宜居区。不断完善区域配套功能,积极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示范合作样板区。

积极推进北仓运河文化村建设。聚焦“运河文化+仓廒文化”,打造运河文化带、仓廒文化园、运河文化环和运河博物馆;聚焦“商业活力+产业活力”,打造商业轴、区域商业MALL、TOD导向的商业区和小镇中心,建立空间和业态更加多元丰富的全时段活力商务社区,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多样的文化体验客厅。

有序推进天穆民族风情村建设。借助南北清真寺等文物遗产,建设“民族风情特色文化旅游村”,打造北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重要名片。

组团推进双口-青光片区和西堤头片区建设。按照“以农兴旅、以旅助农、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以休闲农业资源、民俗文化等为特色,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双口镇与光明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建设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奶业小镇。推进西堤头镇创建全域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旅游特色小镇。

第六章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

发展,加快城乡深度融合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一节提升都市型农业发展品质

按照“两翼支撑、两头发力、三线带动、五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强化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效益化以及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种源产业,突出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都市型现代精品农业发展新样板。

深度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做大做强冬冠蔬菜、耕耘种业、梦得奶牛、华园种猪、益多利来水产等现代种源企业,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种业基地,努力构建“科技创新—良种繁育—推广辐射”全链条的种源科技农业发展格局。下大力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建金亚麻蛋鸡、弗里生现代化乳品加工等高端农业项目,推进稻渔立体养殖辐射性、带动性发展。实施特色品牌提升工程,设立北辰农产品展示中心,加大农产品品牌包装、产销对接、“网农对接”服务力度,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8个,全面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农民丰收节”。

加快培育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依托中东欧特色小镇、陆路港等载体,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跨境电商、农产品加工贸易、农业设备贸易等产业,努力打造服务京津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平台。充分运用区供销社支农惠农政策,壮大农业企业规模,培育更多优质农产品。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两品一标”认证力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全面可追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积极打造“星创天地”,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退休技术人员等深入农村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农业金融、农业信息、农业培训、农业检验检测、农技应用等综合服务体系。

有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衔接农业布局规划,针对设施粮田、设施菜地、粮食功能区等重点区域,通过农用地综合整治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集中连片。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泵站沟渠、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智能化设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

专栏 “十四五”北辰农业农村三大定位、八大任务、十大工程

三大定位: 建成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示范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八大任务: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全域清洁治理打造和谐美丽村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发展、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

十大工程: 一是质量兴农工程,包括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项目;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互联网 农业”等项目;三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新集体经济振兴等项目;四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电商物流业、休闲农业精品、农业产业强镇、特色专业村等项目;五是城乡融合示范工程,包括城乡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创新、城乡人才、金融资本、土地资源等要素自由流通、城乡公共设施向城郊和农村延伸、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试点等;六是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包括全域清洁化绿色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提升、农业农村高效节水示范等项目;七是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包括美丽村庄建设、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改厕和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八是乡村人才支撑工程,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等项目;九是乡村文化传承提升工程,包括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等项目;十是现代乡村治理工程,包括农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自治乡村”建设、平安乡村建设、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

第二节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提升村庄规划设计水平。有序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格落实保留村村庄规划,注重保持乡村肌理,留住文脉、留住乡愁,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功能指引和空间保障。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涵,修缮、保护农村历史民居、古建筑、文化遗迹,保留乡村原生态,留住乡村文化,彰显乡村人文魅力。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继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巩固农村沟渠坑塘治理成效,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源头防控和环境监管。加快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按需建设公共厕所、垃圾厢房等农村环卫设施,实现农村地区环卫保洁全覆盖。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制度。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到农村公路“一张网、全覆盖”。提升乡村公交运营水平,逐步提高公交线路的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提升农村地区饮水质量,推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安装村内照明装置,保障农民出行便利和安全。

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落实统筹规划、统一聘用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鼓励区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并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实施村卫生室提标升级工程,推动医保定点村卫生室门诊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公共卫生联网以及家庭医生签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扩大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比例。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参保。

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探索建立涉农项目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利用各类资源开办家庭农场、家庭工艺作坊、农家乐、电商平台、民宿、文创中心等经营实体。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做大做强更多的经济发达镇、经济发达村,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完善农村精准帮扶机制,规范农村综合帮扶项目收益分配,建立城乡低收入群体生产就业和生活保障长效支持机制。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农村困难群体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逐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推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整治和改造迁建。巩固拓展结对帮扶困难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成果,保持政策总体稳定,深化产业、就业、劳务等帮扶措施,增强受援地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

第三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破除制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农村流动,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营机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完善农民承包地制度,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允许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慎落实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联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发展民宿、养老、人才公寓等农村新业态项目。探索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城中村可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入市。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多元机制。引导农民利用土地入股参与现代农业经营,探索建立保障集体经济和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长效机制。

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农村内在活力。建立城市人才下乡激励机制,支持建设农民创业园、创客空间、电商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担保、营销赋能等综合服务。落实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技术入股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社会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支持。

第四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拓展和完善智慧“三农”平台功能,全方位打造“云上乡村”。

积极培育农村新模式新业态。依托重点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农业投入品电子追溯监管体系,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促进农田节水,发展绿色农业。

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提升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升供销社系统商业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批市场、连锁超市和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及零售终端。

第七章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发展

动力,建设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向改革要出路、要效益、要活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更好、配置效率更优、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持续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升级加力。线上用好“一张网”,深化推进“政务一网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线下建好“一扇门”,建成使用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推动线上“政务一网通”与线下“只进一扇门”集成融合;现场最多“跑一次”,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深化“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推行住所登记制度改革,以优化集中注册地址登记管理制度为突破口,最大程度支持企业自主申报经营范围登记。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积极推进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风险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实包容审慎监管要求,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推动建立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深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提升社会信用环境,打造“诚信北辰”品牌。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和交换共享。建立健全信用异议、修复机制,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引进和培育信用服务产业,大力拓展信用报告应用场景,维护信用主体权益和信用信息安全。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强化政府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面向企业家的决策咨询制度,推动各级干部深入企业、倾听呼声、解决难题,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工商联、共青团、妇联、台办、侨办、行业协会商会等群团组织和专业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区内民营企业家、青年企业家、女企业家、台湾企业家、港澳企业家和侨资企业家等联系服务。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服务体系,加大税费、融资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培育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到2025年,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

第二节提升国资运作效率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一企一策”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加快政企分离、业务相关资产整合重组和低效企业出清。建立国资监管三层架构,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健全区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有效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用,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责任使命,建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的考核制度。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形成以权责事项清单为统领、授权放权清单为依据的法治化职权全覆盖体系。积极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快“智慧国资”建设,实现对国有资产实时动态监管,加大对大额资金使用等潜在风险的管控力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区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落实和维护好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充分发挥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明确经理层依法拥有的经营自主权,厘清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权责界限。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健全监事会职能职责和监督检查制度。

第三节积极筹措和用好建设发展资金

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和刚性支出等多重压力,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用好财政性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政府投资规模,聚焦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国家专项债券领域,公共卫生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市政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增中央投资领域,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用好专项债务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探索多元投入模式。合理把握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强化土地收益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发挥各类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建设等领域加强投资。推进分领域、分区域、分类型PPP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深化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持续完善符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财政经费使用、管理规则。加强重点税源和税种征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严控政府债务规模,认真做好债务化解工作,完善“借用管还”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第四节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强跨境产能合作。支持天辰公司等企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扶持欧盟产业园发展壮大,引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跨境电商、智慧建筑等优质外资项目,打造外商投资洼地。鼓励外资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LG、弗兰德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增资扩产。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取消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资金补助、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等方面内外资不一致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外资投向研发创新、新兴产业和城市建设领域。

大力促进贸易稳定升级。借助天津服务贸易试点的有利契机,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支持民间经贸机构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依托绿地全球贸易港和中东欧特色小镇等载体,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直销网点,实现保税展示、体验、销售和完税一体化模式。鼓励和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海外仓”模式开展出口业务。发挥信保功能,帮助外贸企业与天津信保公司对接,为小微出口企业提供政府平台保单服务。

第八章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让北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第一节加强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色成为北辰大地最美的底色。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完善大气防控网络建设,加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空气微站、扬尘检测设备的建设与标准化改造。加快钢铁、建材等行业设备改造升级,持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巩固燃煤设备清零改造和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成果,严控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扬尘污染执法监管,落实地面硬化、喷淋、围挡、覆盖、车辆冲洗等抑尘措施。完善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管理机制,持续开展重型柴油车“大户制”管理,继续推进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在线监控。

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控源治污,开展河岸共治,打造“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建成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开展重点片区雨污混接点位排查整治。实施一二级河道和干支渠之间水系连通循环,推动大运河、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西部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实施以疏通沟渠、恢复洼地为重点的微循环湿地工程。开展水源保护区整治,依法管理使用地下水资源。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完善治理、管理、保护三位一体的河湖管护体系。

加强土壤环境治理。完善土壤监管体系,逐步开展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工作。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对重度污染耕地,优先调出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对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实施专项整治。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加强生产企业土壤污染预防,强化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监管,完成农药厂地块、天重三期地块、危化品库地块、荣国路(安康)地块等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作。

第二节促进三生融合发展

大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力求更加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价值。

积极推动绿色生产。加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能源智慧园区等新能源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和大型企业内部自建危废集中收集转运试点,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提升农药包装袋和农用地膜回收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工程,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

加强生态绿地建设。依托大运河国家公园和北运河文化旅游生态带、永定河文化旅游生态带建设,落实全市“一环十一公园”城市设计,推进子牙河公园、刘园苗圃公园、北辰堆山公园、银河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完善由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口袋公园为补充的五位一体公园体系。巩固河湖“清四乱”工作成果,实施一级河道、二级河道清理整治区的植树绿化。完成北辰道隔离带、京津公路(环外段)等绿化提升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绿化覆盖水平和开放程度,实现公园绿地500米半径居住用地覆盖率100%。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促进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提升供水配置能力,打造“节约高效、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综合改造,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促进定制公交、分时租赁、合乘车等新型绿色共享交通模式规范发展,加快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完善非机动车设施,优化慢行交通组织,保障骑行通道安全畅通。

第三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妥善处理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的关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实现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和正常运行。加快推进绿色生产制造,努力构建由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要素组成的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实行“谁考核、谁监测”,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对现有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整合,加强污染源解析,制定管控措施。开展流域水污染快速预警溯源平台建设,做到污染物来源精准溯源。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发挥最大震慑作用。

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强化系统治理。继续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探索健全企业精细化管控路径。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治理工业污染场地。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考核评价制度和沟通协调平台,完善区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治理市场化机制,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

健全环境治理法治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快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队伍管理。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

第四节持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

坚持常抓不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持续巩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补齐环境问题短板弱项,努力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

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无违建村居(镇街)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存量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形成防控和治理违法建筑长效机制。对照中心城区标准,制定指导性标准和要求,重点突出道路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绿化、建筑立面、招牌广告、景观灯光,力求做到协调美观。持续推进“精品美丽社区”创建工作,提升街区内涵、底蕴、特质。宣传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加强景观照明管理,打造都市景观灯光亮点。规范作业服务流程、合理配置工艺,不断提升道路机械化保洁水平。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完成双口、青光等垃圾转运站建设,引导和推动广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探索完善垃圾分类正向激励模式。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属地化管理,健全建筑垃圾收、运、处全程管控和资源化利用体系。

第九章 着力改善民生服务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

福祉,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办好20项民心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一节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硬件设施水平和软实力,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构建分层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30分钟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社区生活圈的范围,就近配备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平有序放开市场准入,大力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事业建设与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北辰。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医疗处置机制,夯实医疗防治、技术储备、物资储备、产能动员“四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区属医院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带动镇、村医疗机构提质增能。以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为契机,推进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医联体网格化布局。深化全科医生培养和分级诊疗机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点、迁建和改扩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打造高质量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远程医疗平台。发挥中医药优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办医,积极引进高端医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做优做强北辰特色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评价方式改革。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中储地块小学、北仓幼儿园、九十二中学、华辰学校等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对接引进天津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北京十一学校、上海山峰教育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做大做强教育集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办学。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发展,保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构建终身学习机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

加快提升公共文化品质。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加快“五馆一场”建设,完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提升科技馆体系建设水平。继续开展“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北辰现代民间绘画、“北辰杯”京津冀暨环渤海地区青年歌手大赛、“北运河之夏”和谐文化大舞台、“舞动辰星”广场舞展演等文化活动,提升北辰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北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进大运河保护与开发,完成天穆村清真北寺、线河战备砖窑等文物修缮工程,促进非遗产业化、非遗与旅游融合等工作。完善“北辰文旅云”平台,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提升专项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种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群众健身设施网络,建成和提升各镇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构筑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大力选拨、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打造系列品牌赛事,积极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人才培养、体育赛事和各级人员培训,提升体育产品供给质量。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快凸显游泳、中国式摔跤、赵堡太极、鲍氏八极拳等北辰体育特色,争创天津市业余训练基地。依托郊野公园,打造北辰郊野特色体育品牌。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鼓励并培育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改造提升区级养老院,每个镇街建设1所以上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日间照料中心和托老所25个,新增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统筹家庭康复护理、居家专业护理、社区短期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疗机构护理等各类护理资源,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范围。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建设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打造“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新模式,探索互助式养老模式。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实行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以红光养老院、爱馨养老院、荣溪园托老所为试点,全面推动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到2025年,50%的养老院实现医养结合,护理员持证率达到100%。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统筹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帮助随军家属实现稳定就业,做好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加强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加大英烈褒扬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军人、关心军队、支持国防的良好氛围。大力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健全家庭暴力干预机制。加强儿童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控和早期干预,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扩大儿童福利范围。着力提升青少年事业发展成效,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地方志编纂工作。统筹推进科学普及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推动“四大重点人群”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第二节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聚焦重点群体,加强政策协同,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兜底保障。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劳动年龄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企业吸纳、劳务协作、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就业援助服务,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优化招聘服务平台,协同推进全市归集系统建设,打造“互联网+人社服务”的智慧人社新模式。

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补贴发放、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为创业者提供精细化服务。积极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见习、政策解读等创业活动,为创业人才与企业交流搭建平台。落实“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打造融见习和孵化于一体的创业实践平台。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教育资源,积极发挥区内优质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众多实体企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举办高质量职业技能竞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依法推进集体协商制度,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落实劳动关系形势研判、预测预警制度。健全四方参与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和劳资纠纷预防机制,引导职工合理合法维权。落实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提高调解仲裁工作质效。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着重保障农民工合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第三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着力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使群众幸福指数不断跃升。

逐步推动社保全面覆盖。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促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实施精准扩面。落实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以及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提高医保异地联网结算覆盖面,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范围,落实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单险种工伤保险方式。优化失业保险金申领程序,提升失业人员获得失业保障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加强社会保险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实现社保服务全程信息化管理。推进社会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和普惠水平。

持续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强化廉租住房的托底功能,完善准入、退出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人才社区工程,合理布局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加大人才公寓供应量。稳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持续开展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转化为租赁住房工作。认真落实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规范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鼓励民宿、农村租赁住宅等业态发展。

织密社会救助网络。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网络,构建与医疗、教育、住房、司法、人社、工会、妇联、残联救助相衔接,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做好政策边缘型困难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的救助帮扶,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发挥慈善组织的补充作用,落实慈善捐赠相关优惠政策。坚持新建和提升改造相结合,补齐殡葬、福利、社区等民政设施短板。

第十章 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

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第一节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深化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实践,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发挥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功能。持续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深化“一核一网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社区警务融入基层党建机制,逐步实现社区警务室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推进社区民警进社区党委任职。积极引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纳入居民公约。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村委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基层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实现“一根钢钎插到底”。

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以“自治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化村务阳光工程。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务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平台作用,结合现代化智能手段,全力打造平安乡村。积极壮大新乡贤队伍,进一步涵育乡风文明。建立健全村居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组织,加强农村宗教场所管理,坚决抵制非正常宗教活动。

专栏 “十四五”北辰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内容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 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

推进镇村赋权减负。 赋予各镇对有关部门的“吹哨”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镇级,全面清理各部门对镇村的“一票否决”事项、签订的各类“责任状”和考核评比等事项。

实施职责事项清单管理。 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制定完善全区统一的镇级职责清单,健全完善村级工作事项清单,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的下派事项。

打造基层治理“全科网格”。 整合党建、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等网格,优化综治警务网格模式,统一划定网格区域,提升网格智能化水平,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人、地、物、事、组织全覆盖治理。

推行“片长”“小巷管家”制度。 由各镇处、科级干部担任“片长”,由在辖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北辰百姓”担任“小巷管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深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 持续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到驻地镇村报到,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报到,引导在职党员更好管好自己、带好家人、支持建设、服务村民。

健全基层治理基础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工程,各镇全部建立实体化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

着力培养城乡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把村干部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培训规划,建立村级优秀人才库,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镇级任职,拓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职业发展空间,适时开展优秀镇党(工)委书记、优秀村干部评选。

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深化村务阳光工程,落实村务监督制度,扎实推进以党支部为统领的“六位一体”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联排联调联处联防各类矛盾纠纷,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村巡察全覆盖,完善综治警务网格融合机制,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培育健康向上的乡风文明。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完善区、街道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优先推动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发展。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定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需求和岗位信息,完善激励和保障措施。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拓宽社区工作者来源和渠道,持续扩大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规模。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畅通晋升渠道,完善薪酬机制,优化绩效考核,增强职业荣誉感。深化社区工作者培训制度,不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把社工队伍打造为镇街干部队伍的“蓄水池”。

第二节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面落实平安建设。

加快法治北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北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构建符合北辰特点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网络犯罪以及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涉众经济犯罪和非法证券期货等非法金融活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打造“无黑”城区。进一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完善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

提高纠纷化解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公调”“访调”“诉调”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双百行动”,确保矛盾纠纷不出基层。建立健全专业调处咨询委员会,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提高对基层矛盾纠纷的信息预警、分析研判和实战化解能力。注重发挥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建立完善第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大力发展兼职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队伍。依法维护信访秩序,推动信访矛盾“控增减存”。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机制。

强化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监管。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险化学品、仓储物流、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领域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提升药品监督管理能力,推进药品智慧监管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收售药品行为。加强生物安全监管,强化生物安全监测评估与监督管理,依法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偷猎偷捕、滥砍滥伐、违规贩卖及加工利用等违法行为。强化民防工程、普通地下室等地下空间管理,落实地下空间的权属和使用人的主体责任、责任部门监管责任。

多方位构筑安全城市。加快智慧感知安防平台建设,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网防、智防”五位一体的智能感知防控网络。优化“雪亮工程”建设,建成全区统一视频联网共享平台,对视频盲区进行补点建设,做到全区各路口视频全覆盖、与外区交界全覆盖、重点部位全覆盖。实施公安基层所队营房达标工程,加快北辰区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智慧监所建设,为构筑“平安北辰”夯实基础、提供保障。严格抓好道路交通执法,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加快公安指挥平台和智能交通建设,统筹推进全区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整体建设。围绕道路交叉口、停车场、各类场所出入口等重点区域,优化交通线路规划,排除交通安全隐患。加强金融业事中事后监管,保障金融活动安全。强化对数据资源、网络信息和设施的保护,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与监管,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和三级灾害应急指挥体系,推进建设改造防灾避灾基础设施,完善救灾设备设施。进一步健全系统化、规范化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北辰区应急处突训练保障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突队伍实战能力。压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持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积极防范特殊干旱年的供水风险。

第三节加强城市智慧精细管理

按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实现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鸟语花香。

完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管理体系,优化网格化管理内容、标准和流程。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打造区级协调调度平台。理清各行业城市管理资源,构建与城管执法、房屋管理、市场监管、市容绿化、公安消防、城市规划和交通、水务、综治等部门信息流转顺畅、管理责任清晰、指挥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发挥村居工作站作用,建立与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对接的工作机制,推进基础网格和警务网格“两网”融合,探索“双网双平台”和“一事双推送”机制,构建起“一网兜起大小事”的治理格局。

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整合线上数据资源和线下执法力量,拓展大数据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加快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精致化生活”。探索建设智慧小区,优化小区公共管理秩序。灵活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交通秩序有效管理。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健全城市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举办“感动北辰文明人”评选活动,打造学雷锋“志愿之区”,涵养城乡文明新风尚。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移风易俗,秉持道德规范,遵守公序良俗。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制度,贯彻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而努力奋斗。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为“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和作风保障。

第二节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完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增强中长期规划对公共预算、国土开发、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支撑作用,建立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

第三节注重重大项目支撑

适时制定并实施一批鼓励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扩大人才规模的新政策,提高政策含金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研究推出一批规模大、质量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建立北辰“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库,完善项目储备机制,按年度策划、引进、实施、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对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区级财政资金优先投向本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对纳入规划的重点项目,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确保如期完成。

第四节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大力开展规划宣传,加强与企业、群众、社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增强公众对于北辰“十四五”发展的认同感,引导各类主体成为“十四五”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全面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相关信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回应社会诉求。

第五节强化质效评估机制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实施“挂图作战”。建立规划指标评价与实施机制,进一步健全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总结评估的规划评估体系,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提高指标监测分析的精确性和频度。健全规划动态调整和修订机制,强化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随意调整变更各类规划,经评估确需调整时,应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报区人大同意后进行动态调整。

名词解释

1.“一基地三区”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2.“五个现代化天津”

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天津、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

3.“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三个着力”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5.“微中心”

指与大都市中心城区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通过承担某种特色城市功能,与中心城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且自身具有一定的集聚能力、能够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的区域性小城市或者功能性板块。

6.“雏鹰”企业、“瞪羚”企业

“雏鹰”企业: 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潜力创业企业。

“瞪羚”企业: 成长性良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7.科技成果超市

由我区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同建设、本市首家以“校地共建”模式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政府负责组织企业,了解企业需求;高校负责会集专家,征集科技成果,推动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的精准对接。

8.“海河英才”行动计划

2018年5月天津市对外公布的吸引各类人才的行动计划,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在高层次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创新举措。

9.“北极星”人才发展计划

我区围绕主导产业实施的聚才工程,着力招揽科技创新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青年英才“六类人才”。

10.“辰智贷”

我区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区别于传统的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企业可通过辰智贷,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知识产权机构评估后作为质押物,通过担保机构担保向银行申请融资,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单笔最高可申请500万元。

11.“双万双服促发展”

“双万”: 万名干部帮扶万家企业。

“双服”: 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12.“一制三化”

在行政审批领域推行的“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和便利化”改革。

13.医联体

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旨在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通常由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组成。

14.“河长制”“湖长制”

“河长制”: 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制度。

“湖长制”: 旨在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的工作制度。

15.河湖“清四乱”

指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

16.“一核一网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模式

“一核”: 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

“一网”: 实行一网覆盖的严密网格化服务管理。

“多元共治”: 推动政府治理和自治、法治、德治、心治、智治相结合。

17.“1+3+N”综治警务网格

我区整合形成的综治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民警牵头,带领3名专职综治网格员和群防群治队伍,实体化、常态化排查社会治安隐患,筑起对各种矛盾问题预测预警预防的第一道“防火墙”。

18.“双百行动”

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

19.“两打两清”

“两打”: 打击盗窃犯罪,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两清”: 清理信访案件,清除火灾、危爆、交通、治安等各类隐患。

20.“双拥”

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

21.“六稳”“六保”

“六稳”: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2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4.招商引资顾问团制度

以政府名义聘请招商工作经验丰富、社会影响力较强的业内人士,国内相关行业、协会的权威专家,当地投资兴业取得成功的著名企业家,重点区域的异地商会会长代表等作为招商顾问,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当好招商大使、开展招商咨询、提供招商参谋、做好招商对接。

25.“一廊一带、两镇四园”发展格局

“一廊”: 京津黄金走廊。

“一带”: 郊野公园观光旅游带。

“两镇”: 双街示范镇、大张庄示范镇。

“四园”: 京津智慧科创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国际贸易物流园、北辰京津医药谷。

26.TOD开发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该模式多以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的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约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进行高密度开发,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统一。

27.“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

“四纵”: 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机场北线高速支线)、新机场至德州高速。

“三横”: 荣乌高速新线、津雄高速、津石高速。

28.“优一强二大三”

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

29.现代中药创新中心

由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天士力、扬子江药业、上海医药、天津医药、红日药业等医药领军企业,共同创建的我国首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围绕中药及健康产品质量提升、国际化等方面重大需求,以经典名方研究、制药工艺优化、智能绿色制造、国际交流合作、公共技术服务、健康产品研发等核心能力为依托,以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为战略发展目标,建设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科研创新、模式创新的多维度创新平台,形成市场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成为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全国中药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

30.“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工业互联网”: 通过开放的工业级网络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的网络。

“工业大数据中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包括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监管支撑平台、企业赋能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安全威胁监测和分析预警平台、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测试体验中心。

31.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

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标识”是产品、设备的“身份证”,记录其全生命周期信息;“解析”指利用“标识”进行定位、查询,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

32.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依托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大城市消费市场等,为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商贸活动、城市大规模消费需求提供商品仓储、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33.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要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以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大宗散货“公转铁+外集内配”为重点,研究设立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在提单互认标准与规范、“一单制”服务模式、联运组织和政策等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效率和质量。

34.网络融资超市

我区针对银企对接中存在的效率低下、信息不畅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开发的多功能融资服务平台,可提供融资需求发布、金融产品信息发布、金融专家咨询等服务。

35.“专精特新”

天津市认定奖励的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

36.“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

“众创空间”: 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孵化器”: 为初创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来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加快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

“加速器”: 帮助企业加速发展的服务平台。

37.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

培养100名以上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国际化经营管理、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杰出企业家”;培养1000名以上经营业绩突出、创新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在行业或区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型企业家”;培养10000名以上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

38.“六纵四横”骨干道路架构

“六纵”: 新京福公路、武静公路、京津公路、津武公路、津围公路、杨北公路。

“四横”: 九园公路、北辰道、龙门东道、南仓道。

39.“1001”工程

到建党10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全面推进主网架完善提升工程、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智慧园区和智慧小镇建设等9项重点任务,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40.“两翼支撑、两头发力、三线带动、五轮驱动”

“两翼支撑”: 以二三产业为两翼,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强一活三,三产促一带二。

“两头发力”: 在优质种源繁育和农产品销售“首尾两端”下大力、做文章,提升农业效益和品质,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线带动”: 探索建立“品牌带产业、公司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级统筹协调发展。

“五轮驱动” :依托北辰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大力发展“园区+”“互联网+”“旅游+”“创意+”“深加工+”五种农业发展路径。

41.星创天地

是众创空间在农村基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针对未来农业科技发展打造的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以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通过吸纳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农业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42.“田长制”

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社区)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43.“四好农村路”

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44.“一单两库一细则”

“一单”: 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两库”: 随机抽查市场主体名录库、建立随机抽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一细则”: 随机抽查工作细则。

45.“智慧国资”

国有资产信息化大数据监管平台,包含财务运行分析、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审计监督、三重一大、投资、产权、党建等48个系统模块,涵盖国有资产监管全部业务。

46.PPP合作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运营、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47.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不动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基金。

48.一环十一公园

根据《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规划将天津市外环500米防护绿带,转变为生态游憩功能的环城公园,进而向内连接核心区铁路绿道,向外连接6大郊野公园及郊野绿道,并通过海河等6条河流廊道进行串接,形成“三环、六廊”的生态系统,构筑“林、田、水、景、园”相融共生的“翡翠项链”,依托“翡翠项链”,建设11个大型城市公园,打造“生活+生态+产业”新型社区,形成绿色生态、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公园社区,构筑津城生态宜居圈层。

49.五馆一场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影剧场。

50.互助式养老

由低龄老年人照顾高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照顾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以此完成养老服务代际传递的养老模式。

51.四大重点人群

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科普人群。

52.“雪亮工程”

名称取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53.新时代“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进入新时代以来,“枫桥经验”进一步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成功经验,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